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贸易保护 (连载1)

  
  纠缠了月余的华为中兴“安全门”事件仍然波澜不断。近期,有报道显示,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开始替换思科核心设备,来自中国市场的反击,极有可能扭转华为中兴在美国市场的命运。而也有最新披露的信息称,华为中兴在美国遭遇不公正待遇的幕后推手,正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思科。据媒体报道,十余年来,思科为阻挠竞争对手的在美发展,系统性的游说支出高达一千多万美元。同时也为中国通信企业的国际化上了极具意义的一课。


  华为中兴“安全门”带来的反思是深刻的,总结中兴华为在美国市场开发过程中的种种,上至政府及行业协会,下至企业自身,均呈现多处痛点,在中国信息通信企业日益强大,进入国际市场的今天,积极应对危机,抹平痛点,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加强通信安全立法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国家,也是信息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信息安全一直处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早在十年前美国便公布了《网络安全国家战略》以及《确保信息安全的国家战略》,确定了3个战略目标和5项优先行动,并通过为信息安全立法,来完善保障信息安全法规体系。


  近年来,美国尤其重视信息安全,相继制定了《信息自由法》、《总统档案法》、《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法》、《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法案》、《反电子盗窃法》、《计算机犯罪强制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确保国家安全。


  而我国的信息安全立法相对于美国则远无法望其项背,无论是重要信息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还是个人信息安全,安全状况均堪忧,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安全面临挑战,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钱华林则表示:“一旦美国与其他国家发生激烈冲突,就意味着对方国家的网络有可能失去安全保障”。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产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贸易保护主义更加显现出来的背景下,我国应该要借鉴美国的商业安全检查体系,在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体系上做出更多的努力,法规和各方面运作等要尽快完善。来源:互联网


 


2012年1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