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品遭“围堵”
2012年9月28日,欧盟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第4.11条,通知中国、美国及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希望加入该案的磋商程序。
欧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也是主要的出口商。2011年,欧盟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达900多亿欧元。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制造”在欧盟市场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围堵”。这与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再次泛滥不无关系。
世贸组织(WTO)前不久发布一项最新报告,提示了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抬头的风险,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头一次。
报告指出,WTO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由此前的3.7%下调至2.5%,将2013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由此前做出的5.6%下调至4.5%。
近期,中国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异常严峻。一方面,欧美对华贸易政策自今年以来一直在收紧,且多项措施涉及政策和制度调整,冲击强烈。另一方面,根据公开信息初步统计,今年5月至今,来自巴西、阿根廷、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涉华贸易救济案件已经超过30起,其中新发起的案件就有约20起。这已经超过了去年前8个月发起案件的总数。
“在这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无疑已经成为最大的受害国。多国围堵的严峻形势值得警惕。”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持续不明朗是造成贸易保护增多的根本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贸易调查的手段越来越复杂并且难以量化,而且正在向中国的高端制造延伸,另一方面,在欧美等国家对中国贸易调查不降反增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发起的贸易调查也呈现增多趋势,这会造成中国出口被围堵的困境。
2012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