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劳动力成本、低租金成本、低原料成本”这些属于中国制造业的词汇似乎正在随着阿迪达斯等公司的离开而远离中国。当前,耐克、阿迪达斯等将高端产品布局在中国生产,而逐渐将中低端订单向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这种订单“东南飞”的趋势,是否意味着中国代加工的春天已过?
继世界著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证实关闭在华唯一一家直属工厂后,中国制造商也开始分化产能。中国服装电商凡客诚品已把部分衬衫订单移到孟加拉国——这是国内服装类电商第一次试水海外代工。
而在不久前,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美许多制造业企业“回迁”本国以求自救,外资对中国投资数额一度减少。
各类成本急剧攀升,贸易环境也在恶化,“中国制造”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曾经让国人引以为豪的“中国制造”,出路将在何方?
外资品牌“下南洋”
日前,阿迪达斯以“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策略考量”为由,宣布将关闭在华唯一一家自有工厂。将来,阿迪达斯在华的所有订单全部由在中国的300多家代工厂共同完成。
阿迪达斯关闭自有工厂并非无先例,早在2009年,美国体育品牌耐克公司便将其在江苏太仓的鞋服工厂关闭,转移到越南等国。据此,外界猜测称,阿迪达斯同样会将工厂迁移到人工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
阿迪达斯公开的财务报表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阿迪达斯全球销售收入增长14%,达38.24亿欧元,但毛利润下降了0.7%。不过,阿迪达斯中国区销售收入增长26%。鉴于此,阿迪达斯曾宣布,将于2015年之前在中国新开设2500家门店,扩大对中国市场的覆盖。
那么,阿迪达斯为什么要关闭在中国的自有工厂呢?“实际上,这家自有工厂生产产品所占份额很低,阿迪达斯将其关闭肯定有成本的考虑。”经济学者唐萧对记者表示,此举带来的更多的是外界对阿迪达斯未来规划方向、下一步计划的猜测。
除阿迪达斯外,耐克、Clarks、K-Swiss等制鞋企业已纷纷增设在越南、印尼的生产线。而且,已有涉及家电、电子、建材、玩具、食品等行业的10余家跨国公司关停或转移中国工厂。香港工业总会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也佐证了当前制造业外迁的趋势。在这项“珠三角港资企业现况与前景”调查中,15%的受访企业表示会搬迁到外省和中西部地区;约10%的企业表示会迁移到东南亚或其他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许多东南亚国家不断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在进口设备关税减免、利润汇出等方面对外资的政策优惠力度也并不小于中国,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接得住从中国转移出来的项目.来源:互联网
2012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