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重视企业“亚健康”状况

  9月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了“201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与美国企业500强相比,2012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入围门槛的增速都高于美国企业500强,但利润增幅却连续3年低于美国企业500强,差距也被进一步拉大。据统计,中国企业500强的利润总额占美国企业500强净利润总额的百分比,已从2011年的43.53%下滑到了2012年的39.48%。


  实际上,不仅“国内版”的500强赢利能力被诟病,很多冲进“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也多是“营业收入巨人、利润总额矬子”。可以说,国内很多企业是大而不强或“外强中干”,处于“亚健康”状态。


  如何告别“亚健康”?作为建筑企业,笔者认为,不仅要对症下药,消除“病灶”,还要苦练内功,“调理”内在,强健身体,方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发展理念,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前几年基建市场的繁荣,铁路出现井喷式发展,很多企业因快速扩张规模,掩盖了管理粗放、赢利能力不强等很多不足。如今,基建高潮退去,“裸泳者”一览无余。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由做大向做强做优转变,努力实现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华丽转身”。尤其在当前市场低迷的背景下,要“重揽”,但不该“轻管”,要揽干并重,以提高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切不可“赚了面子、丢了里子”。


  加快转型升级,抢占竞争制高点。走出“亚健康”的阴影,企业不仅要靠内生的发展,即通过自我“调理”,“滋补养生”等,推动“量”的累积,必要时还要采取“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植入“新器官”。此次建筑市场的调整,为企业战略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我们要在固守传统建筑市场的同时,加紧抢占竞争制高点,一方面大力向建筑产业上游延伸,做强非工程承包板块,打造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另一方面瞄准新兴产业及其他领域,加大投入,加强创新,孕育“明天的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布局全球市场,提升国际化水平。当前各国企业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跨国公司不断展开全球战略布局。这几年,我们一些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看,我们的国际化水平还不高,没有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跨国集团。下一步,我们要在防范海外经营风险的同时,积极建立和完善海外经营体制机制,全面提高海外经营能力,真正将企业建设成为经济实力国际领先、技术实力国际领先,具有高价值创造力的跨国建筑产业集团。(孔祥文)来源: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2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