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更要强调自主创新
从中国经济转型看科技与经济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三个方面分析。第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我们从圆珠笔、彩电等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什么教训?最根本的就是技术可以引进,创新能力不能够引进。实践一再表明,技术创新能力是内生的,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的实践才能够获得。如果中国的产业要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并且能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那就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开发平台,培养自己的技术开发队伍,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这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当前我们要更加强调自主创新?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已经占据了国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量的扩张几乎没有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我们的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资源环境的压力以及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已经将利润空间挤压干净。所以尽管作为市场需求的技术引进仍旧是合理的,但从国家战略和技术层面上必须要明确,依靠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才是基本的出路。
建设社会化市场化的创新环境
第二是社会化市场化的创新环境不健全。
一、创新环境的问题,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市场需要,来源于公平的市场竞争。然而,目前社会化市场化创新环境的不健全和激励机制的缺失,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并且创新环境的不健全、公共服务的缺失,也使得企业很难从社会、从市场获得技术创新所必需的资源。
当前,政府主导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工程、产学研结合等等,我认为都是必要的。但政府需要更多的关注社会化市场化的创新环境建设,因为政府主导的项目只能够涉及少数企业、少数研发人员,也只能在一个时期内起作用。而社会化市场化的创新环境将惠及全社会,从而调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众多人员的积极性,依靠市场的力量组织起浩浩荡荡的创新大军,形成中国自主创新蓬勃发展的局面。
二、政策导向问题,当前我国企业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也和政策导向密切相关。我举几个例子,比如现有的GDP导向机制,使得国有企业不愿意冒技术创新的风险,也不愿意在竞争性的领域做创新性的工作。还比如地方政府在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之间的博弈和权衡,妨碍了中央政府制定的鼓励创新的政策进一步落实。我记得2006年制定了鼓励研发投入的税前抵扣政策,这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极为有效的激励政策,但在我国,据我所知,执行得不尽人意,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它减少了地方的财政收入。还比如现有的创业板的入市标准等等,我听到的反映(是),(它)使得进入创业板的企业很多都不再需要社会融资的支持,而真正急需支持的中小企业进不去,没有能得到迅速的发展。
政府的管理思维要转变
第三是政府的管理思路、管理方式还没有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刚才谈到的制笔业、彩电业、光伏产业等等众多的案例都说明,我们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宏观层面、战略层面把握不足,过多的依靠微观层面的项目操作,这样就引发出一些前面谈的后果。包括战略规划、前瞻性研究部署不足,导致产业技术换代和市场前景判断的失误,比如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和市场机会的前瞻性研究部署不足、研发不利,因此不能够有效地担当新兴产业的技术支撑。比如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衔接不力,导致了在研发市场、金融贸易整个产业链上的布局的脱节,难以形成配合有序的高价值的产业链。
二是过渡的关注规模总量的扩张,忽视了质的提升和改善,被GDP牵着鼻子走。GDP主义是一种典型的计划思维,只注重产值的增长,不关注附加值的提升。
2012年07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