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讯 6月26日,银监会网站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融资性担保行业总体运行基本平稳,发展速度较快。其中,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截至2011年末,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9857亿元,同比增长40.5%,占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的77.3%。
26日,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通报2011年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与监管情况。
非国有控股担保机构占81.3%
截至2011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402家,较上年末增加2372家,增长39.3%,其中,国有控股占18.7%,民营及外资控股占81.3%,民营及外资控股机构占比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在保余额总计19120亿元,较年初增加5374亿元,增长39.1%。
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截至2011年末,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12747亿元(不含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贷款),同比增长39.8%。其中,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9857亿元,同比增长40.5%,占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的77.3%。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违规经营 存较大风险隐患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的融资性担保行业经过规范整顿,总体运行较为平稳,并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多年不规范经营聚集的风险隐患和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和违规经营等问题仍较为突出。特别是近期相继出现的一些融资性担保机构因违规经营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事件暴露出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偏离主业、内控机制欠缺、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管等问题,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部分地区批设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过多,加剧了担保市场的过度竞争和乱象,整个行业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担保放大倍数难以提高,不利于融资性担保机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形成,融资性担保机构难以靠担保业务实现盈利,业务偏向“异化”,违规经营增多。
”该负责人指出。
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风险防控
针对当前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联席会议将继续完善制度建设,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支机构管理、再担保机构发展、资本金运用等问题,制定完善有关制度措施。督促各地政府切实加强风险防控,认真开展风险排查。加强对地方监管部门的指导协调与风险提示,研究建立地方监管部门履职评价制度,督促地方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执行力建设。推动各地监管部门建立完善持续有效的日常监管模式,逐步实现向风险监管、分类监管及持续性监管的转变。与有关部门积极协商,争取出台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扶持政策,并尽快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行业自律组织。
今年融资性担保机构地方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调整发展战略,结合“三农”、“小微企业”实际需求,切实服务实体经济,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各项要求。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2012年0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