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轻工业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转型升级之路如何走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稳定出口、扩大就业、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轻若重的作用。

  据了解,去年底,轻工全行业工业企业60万个,实行工业总产值20.14万亿,利润1.25万亿,出口4431.1亿美元,贸易顺差是全国的2.1亿倍,从业人员3620万。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轻工生产大国,消费大国。

  但是,由于轻工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更趋复杂,面对资源、能源、劳动力等诸多要素的变化,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那么轻工业该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国到强国的跨越呢?

  今年年初,工信部发布了《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明确了轻工业“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主要行业发展方向以及政策措施等。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昨日表示,当前,要形成合力,认真加以贯彻落实,对于规划(《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行业技术改造,重点装备制造水平提升,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产业集群提升重点和节能减排等工程以及各项重点任务要进一步结合行业和地区的实际加大工作力度,促进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朱宏任指出,稳增长、调结构是轻工行业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轻工行业门类众多,部分行业中间关联度低,如何保持轻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任务更为艰巨。

  为此,朱宏任给出了五点建议:一是要牢牢把握当前走势和政策取向。轻工全行业,特别是骨干企业要把握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政策的实施,严把产品质量关,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节能消费产品。

  二是要牢牢把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集中有限资源,把握行业关键技术,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牢牢把握对中小企业的引领、帮助与带动。轻工百强企业,也是轻工行业的龙头企业,轻工行业没有大企业做支撑就不能彰显轻工业的地位,没有广大中小企业做基础,就不能取得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要发挥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通过产业链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供应,推动轻工行业大中型企业的协调发展。

  四是要牢牢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国际市场方面要发挥轻工业的国际比较优势,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份额,国内市场方面开发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的产品,引导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提高有效供给能力。

  五是要牢牢把握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与社会责任的履行。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保持产品与品牌承诺及宣传的一致性,以良好的信誉赢得社会大众的信赖和支持,推动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行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认为,当前形势逼迫企业作出切合实际的战略决策,而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和思路,对企业形成竞争优势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作用的同时,轻工业发展还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广大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当前,更需要政府各部门加强领导,大力支持,创造轻工企业平等竞争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步正发表示,轻工企业要在加强与国际产业融合,通过并购重组,提高国际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走品质、绿色、健康之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的贴近和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的物质文化生产的需求,抓住战略新兴产业新机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新经济模式等方面,加快自主创新。

  昨日(6月6日)发布的《中国轻工业竞争力报告(2011)》指出,推动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同时,要积极推进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巩固和发展产业竞争优势。

  此外,要建立退出机制,推进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龙头骨干企业市场份额,保持行业整体平稳发展。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要提升产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发展现代物流,促进新兴市场业态,促进企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编辑:谢海燕)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2012年0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