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中国自行车欧洲被“轧” 我国企业应诉缺乏积极性(2)

     出口为零,何谈倾销?

  难道是中国自行车已确实对欧洲自行车厂商造成了实质性伤害?对于这一点,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法律部刘慧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对于欧盟发起反补贴调查感到非常意外和不能理解!”她说,目前中国自行车在欧盟市场中的份额已经降到了3%,许多国内企业对欧盟的出口已经为零,而事实上,中国自行车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欧洲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的实际出口企业前往应诉的积极性不高。刘慧娟目前和她的法律部同事们目前正在征集国内自行车企业对欧盟应诉。

  刘慧娟说,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需要的一个要件是,中国输欧自行车对欧洲本土企业造成实质性伤害或威胁。但如今我们的产品已基本上不对欧洲出口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伤害和威胁呢?但即使这样,欧盟还要对中国自行车进行“双反”。刘慧娟介绍,中国对欧盟自行车出口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300万辆降到目前的70万辆,与此同时,欧盟自身的自行车产业却没有什么起色,可见欧盟所谓的产业伤害与中国自行车没有因果关系。

  据刘慧娟披露,在3月份欧盟委员会发起的那次期中复审调查中,连欧盟的调查官员都认为,实在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中国自行车对欧洲企业造成了实质性伤害。但欧洲的一些自行车企业却无中生有地坚持指控:中国自行车虽不对欧洲企业构成实质性伤害,但存在伤害的威胁。由于迫于这些内部压力,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中国企业发起反补贴调查。
 

  对此,刘慧娟表示:“中国的自行车企业基本为民营企业,享受不到政府补贴。国内的许多企业曾向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反映:‘我们的企业真的没有享受任何形式的补贴,是非常干净的!’”天津科林集团董事长王瑞东也曾表示:“我们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主体,欧委会的裁决十分无理。”

  “3%以下的进口按照反倾销的标准是可以忽略的,法律层面上已经没有理由再征了,而且连续19年对同一类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实属罕见,通常应该取消。”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江家喜也表示。

  欧盟只为保护“笨小孩”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欧盟视中国自行车为眼中钉和肉中刺,耿耿于怀,不依不饶,非得赶尽杀绝而后快?有分析人士称,这与欧债危机导致欧盟经济不景气有直接关系。不仅自行车是欧盟的眼中钉,瓷砖、玻璃纤维产品以及一些涉及化工、机电的多个中国产品都被欧盟课以高额反倾销税。去年以来,欧盟已经逐步取代美国,成为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为频繁的地区。

  而刘慧娟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因为欧盟对自己的自行车产业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过度保护,一旦失去这种保护,它就像还不会走路的小孩子一样,根本谈不上独立生存和竞争的能力。令这些欧洲自行车企业惶惶不可终日的是,一旦某日自行车的进口税率降下来,谁来保护他们的产业?因此,在反倾销行将到期而欧盟又实在找不出理由继续对中国自行车继续实行反倾销之际,又对中国自行车举起反补贴调查的大棒。”

  “欧盟对中国自行车实行反倾销,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老牌子。”刘慧娟说,欧洲有骑知名老牌自行车的文化,比如法国举行的环法自行车赛,但这些老牌自行车价格奇高,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性价比高的中国自行车,因此,欧盟担心若放开进口中国自行车,自己的老牌自行车就没什么市场了。

  刘慧娟表示,欧盟迫于内部压力,在中国企业目前对欧几无出口的情况下,仍对华自行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此种借反倾销和反补贴之名施保护之实的不公平做法,不仅与国际环保趋势背道而驰,而且严重损害了欧盟消费者的利益。“希望欧盟保持克制,中止挑战,让欧洲消费者早日用上中国生产的优质自行车。”

  无法举证,应诉很难

  在这场针对中国输欧自行车的“双反”案件中,中国企业为何始终处于被动的不利态势?刘慧娟表示,当你仔细回味这几年遭受指控和应诉的过程时,你会感觉到滑稽和哭笑不得。中国的许多自行车企业对欧洲已经是零出口,所以当遭到欧盟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时,往往连相关的出口数据都拿不出来,也就无法举证,即你既无法证明你对欧盟有倾销行为,也无法证明你对欧盟没有倾销行为。

  另外一个十分不利的因素是,在自行车反倾案中,欧盟一直不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选择以内销价格较高的墨西哥作为替代国,并以此认定中国厂商给欧洲自行车企业带来损害。这导致中国企业多次被绊倒。

  刘慧娟说,欧盟先前两次日落复审时,参与的中国企业都有30家左右,这次中国企业的应诉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对欧盟能否主持公道失去了信心。先前,中国企业积极配合欧盟调查,结果没有一家拿到市场经济待遇,而是被欧盟一刀切,全部处以惩罚性关税。除此以外,欧盟的审核程序非常复杂,耗费了企业大量财力和精力,这也使得中方的应诉难度加大。(记者孙永剑)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2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