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时期,公司毛利至少能达到20%。但如今,能保持在5%就已经不错了。”谈及今年的业务状况,马辉一脸无奈。作为第一批进驻东莞的港资玩具加工企业的总经理,马辉的永辉玩具公司曾创下年均销售额近亿元的辉煌。但如今,不忍放弃一手创下的“家业”,马辉开始从纯OEM转向做自主品牌。
“国内玩具企业当前承受着高成本压力,生产成本年均增长了20%左右,但是产品价格只提升10%左右。”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微博》,国内玩具加工行业已普遍到了零利润或微利润的境地。
“一些设备相对落后的中小企业甚至被迫退出欧美出口市场。”广东省玩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表示,许多企业开始以开拓自主品牌、增加产品文化含量等方式开拓内销市场以求自救。
毛利下滑
永辉玩具的客户主要是迪士尼、美泰等知名玩具品牌企业,“每年,仅迪士尼的代工业务就占了公司业务的一半。”马辉说,根据公司规模估算,高峰时期年毛利收入至少有2000万元。
“以前做加工的企业少,竞争不激烈,国内企业甚至能拥有订单谈判时的定价权。”另一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一般每件产品在剔除成本后,至少加价20%,针对知名品牌的定价可以定得更高。
不过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这种情势开始转变。“当前的欧债危机已经造成欧盟地区消费不振,公司近三年的订单年均下跌15%左右。”马辉解释,不仅如此,国内市场上,招工难、企业经营成本上涨等还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近几年,工人工资年均增幅高达30%~40%,再加上原材料、杂费等成本上涨,公司整体成本增幅至少达45%。”
“2011年对玩具企业来说,是内外交困的一年。”李卓明表示,虽然去年广东玩具出口金额达149.83亿美元,总金额增长了15.8%,但企业玩具出口价格没能与企业综合成本的增加同步上升,不少玩具企业的利润仍在减少。来源:互联网
2012年0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