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样,众多玩具企业也将目光瞄准了内销市场寻求转型。李卓明提供的资料显示,以东莞为例,目前已有350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开始自创品牌,约占原来料加工厂总量的58.3%,其中就包括不少玩具企业。
香港工业总会、香港玩具协会及香港玩具厂商会联合进行的《香港玩具业的机遇与挑战问卷调查2011》也披露,面对欧美经济疲弱,67.8%的受访者认为转攻内地市场将是香港玩具业的一条新出路,49.7%的受访企业计划增加内销占比,并有30.2%的受访者预计其内销营业额将在未来增加5%或以上。
一早就预料到会出现这种局面,从2010年开始,马辉就已开始对内销市场进行调研,至去年下半年,决定正式推广自主品牌。除了公司擅长的玩具产品外,还将涉足儿童家居产品,用多元化的产品组合方式进军内销市场。而国内知名动漫企业奥飞动漫25.89,-0.79,-2.96%、骅威股份20.95,-0.72,-3.32%等则通过系列并购,产品线开拓等方式,丰富产品结构。
但众多企业蜂拥进入内销市场,是否有足够的市场容量供这些企业“分食”?朱庆骅分析,国内消费市场潜力较大,且竞争加剧后,会引发新一轮的行业洗牌,淘汰部分弱势企业,腾出市场空间,不必担心市场容量的问题。
“过去几年,内需玩具市场规模的年均增幅约在15%。”李卓明也表示,去年,广东玩具内销242亿元,约占总产值的20%。而中国儿童人口超过2亿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婴童市场还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不过若要在内销市场中站稳脚跟,并非易事。上述企业负责人也表示,与OEM的业务模式不同,自主品牌需要涉及到现代化的渠道建设、品牌宣传等,缺乏经验和资金实力将是很大的考验。朱庆骅也认为,对于出口转内销的企业而言,将普遍面临缺乏品牌知名度、缺少完善的内销渠道、资金压力大等三大难题。来源:中外玩具网
2012年0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