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重重困难,玩具企业如何生存并发展?产业向更广领域延伸、增加产品文化含量、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成为业界共识。“产业向更广领域延伸!”奥飞动漫相关负责人曹永强介绍,虽然目前奥飞仍主打动漫形象衍生玩具,但业务向儿童用品行业延伸十分明显:“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56亿元,同比增长17.02%。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动漫影视、动漫玩具等业务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婴幼儿玩具和婴童棉品取得了较快增长。”据了解,目前,把婴童用品作为新业务拓展,已成为不少玩具企业发展的新路向,如广东上市公司“骅威股份”。
“另一引人关注的现象是,不少玩具企业从‘卖产品’向‘卖文化’升级。”李卓明指出,积极增加产品文化含量成为玩具企业突围的另一共识:“如浙江和信玩具公司,通过‘卡贝花园’系列教具产品,实现从‘木头玩偶’到‘童话世界’,从‘卖玩具’向‘卖生活方式、卖文化创意’的转变。再如浙江大圣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其与台湾知名益智教育品牌‘小牛津’合资成立中国公司,共同开拓中国益智教育玩具通路,专门为幼儿园设计产品……”
自创品牌拓展国内市场
同时,为应对海外市场需求不振,众多玩具企业从单一的加工型企业转型到自主创新自创品牌发展。“虽然有出口退税政策支持,但随着海外市场需求萎缩,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实现两条腿走路。”东莞永辉轻胶制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马辉告诉记者,做了近20年玩具出口料加工,公司从去年开始筹建国内销售渠道,预计今年四五月份可在国内推出属于自己的玩具品牌。
与永辉公司一样,香港众多玩具企业不约而同看好内地销售市场,由香港工业总会、香港玩具协会及香港玩具厂商会联合进行的《香港玩具业的机遇与挑战问卷调查(2011)》显示,面对欧美经济疲弱,67.8%受访者认为转攻内地市场将是香港玩具业其中一条新出路,49.7%受访企业计划增加内销占整体营业额的比例,并有30.2%受访企业预计其内销营业额将在未来增加5%或以上。来源:信息时报
2012年0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