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亮眼且提气的榜单。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凭借优越性能勇夺世界第一,“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突破5000米深海大关,“嫦娥”探月工程捷报频传,“神八”飞船与“天宫一号”在太空完美对接……越来越多的“中国创造”亮相世界科技舞台。
“这些创新成果较以往层次更高、意义更深远,都是在关键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武玉强代表感叹。
作为神舟飞船资深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王南华委员深感身为航天人的光荣,而科技如何改善民生,也是她多年关注的重点。
前不久,王南华委员随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率领的全国政协考察团,走进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数字家庭的模拟游戏、智慧城市的智能交通、会“喝水”的硅砂透水砖……一项项贴近生活的创新成果,令她连连称赞。“这是我第五次来了,年年有新变化,发展特别快!”
从国际科技大潮中的“追赶者”到“同行者”,甚至加速向某些领域的“领跑者”冲刺,是什么促成这骄人成绩?
“ 十一五 以来,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先后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教育三个规划纲要,这都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新活力。”山东平邑九间棚集团董事长刘嘉坤代表分析。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数字通信专家邬贺铨委员看来,科技创新实力的增强,对于今天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创新是个长期的需求,并非应急之举。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很多自主品牌挺住了;在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 ,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怎样保持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最好的出路。”
“建设经济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创新。未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要由粗放向集约、低效向高效转变,就必须走科技提升之路。”武玉强代表认为。来源:互联网
2012年0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