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空气”――“协同创新”呼之欲出

  小小一朵金银花,成了刘嘉坤代表做大做强企业的“法宝”。

  2011年5月,经过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长达13年的协同创新,他们公司选育出“九丰一号”金银花优良品种,亩产量提高了50%以上。“这可是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单靠我们自己,不懂科研,肯定不行。”他说。

  协同创新,正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调查表明,与大学或科研院所牵手进行创新研发的企业,其技术效率比“模仿”的企业高约10个百分点。协同创新,势在必行。

  “搞好协调创新,需要多方努力: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扶持,调动企业建立研发资源库。学界要加大成果转化力度,让科技成果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武玉强代表建议。

  王南华委员则看到了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企业的必要性:“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囤积了大量成果无法转化,另一方面企业又缺乏信息渠道,且在判断技术价值方面存在困难。所以,政府应多成立一些科研中介机构,提供第三方科技服务,牵线搭桥,促进创新。”

  邬贺铨委员发现,妨碍自主创新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或不敢尝试、惧怕失败,或学问至上,轻视实践,或自满自足,不思进取。“我们需要一种创新文化,”邬贺铨说,要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营造“敢于冒险、勇于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环境,支持每一个创意的萌芽。

  3月1日,我国首部促进自主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更使代表委员们充满期待。“如果国家动力、企业动力、科研动力三合一,往一个方向努力,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空气,那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王南华委员说。来源:互联网

 

 


2012年0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