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去年初,全国工商联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中小企业综合性调研活动,最近又开始对中小企业进行调研。据了解,民建中央也做了相关的调研,请您谈谈去年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怎样?经营状况如何?
辜胜阻:最近几年,我们对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一千多户实体型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2011年是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最为纠结的一年,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首先,中小企业已经步入全方位的“高成本的时代”。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两价”九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中小企业尤其小微企业不堪重负,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调查表明,八成以上的民营企业家认为税收负担“很重”或“较重”。
第二,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融资困难”。具体表现:一是“融资难”,大量中小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部门获得资金,在货币政策从紧、银根收缩的当前,小微企业更是成为信贷融资中“被挤出”的首要对象。据有关调查,不到10%的中小企业能从正规金融体系得到贷款,约5%的小微企业与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二是“融资贵”,民间借贷利率趋高,高达法定利率10倍左右,企业资金成本压力不堪重负。三是“融资险”,民间借贷机制缺乏制度保障,借贷双方均面临高风险。由于企业很难长期支付高利贷本息,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而民间借贷方也存在权益受损风险。四是“融资乱”,获利颇丰的高利息信贷业务吸引了个人资金、上市公司资金、海外游资甚至部分银行贷款等各路资金参与,资金配置格局失序和失范。
第三,中小企业面临十分严峻的“用工荒”。近年来,不仅东部沿海遭遇“用工荒”,中西部传统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不仅技工“荒”,普工也大范围短缺,“用工荒”趋于常态化和普遍化,形势十分严峻。大量中小企业出现“招工难”、“用工贵”、“留工难”,不仅招不到人,而且留不住人,人工成本大大攀升。有调查显示,当前中小企业劳动平均成本上升20%-30%,国家机械工业信息中心的全国重点监测中小企业中,2011年6月份缺工企业比率达到52.3%。大进大出的高流失率使企业极不稳定,大量企业出现了因缺工导致不敢接订单的现象。
记者:刚刚您提到的三大生存困境,其反映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
辜胜阻:造成当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存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是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市场扭曲,最突出的有三方面。
一是产业上游与下游的“两极分化”。处于上游的“银根、地根、能源流、物流路桥”高度垄断,土地、资金、能源等关键性生产资料供应缺乏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处于产业下游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因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弱,发展能力遭遇瓶颈,利润微薄。
二是实业与金融的“两极分化”。我们的实体企业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承受着持续攀升的成本压力,利润“比刀片还薄”。而靠息差“以钱生钱”的银行在资本逐利本性驱使下,逐步偏离为实业服务的本位。有资料显示,2007-2010年间,中国企业500强中最大5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总额均只占6%左右,但利润总和却占27%左右。
三是供应链上的大企业强势和小微企业弱势形成的“两极分化”。大企业“倚强凌弱”,故意拖欠企业的资金,小企业难以为继,往往成为“三角债”中最容易受伤的群体。来源:互联网
2012年03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