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疲软、亚非拉动荡不安,面对并不平静的世界经济局势,很多中国企业虽然颇具实力,想要把握住“抄底”的时机,但也会疑心自己是否能够买到价值相当的资产,担心自己会血本无归。
投中集团认为,中企出境收购,更应该关注收购企业对其自身技术及品牌方面的提升,以拓展全球市场;而出于欧洲市场整体经济下滑,相关产品需求急速下降等方面的考虑,收购当地企业则不应局限于标的企业在当地的市场份额。
据专注于中国在欧洲投资的领先私募股权基金公司亚欧联合资本集团(A CAPITAL)分析,2011年,中国在美国进行的并购交易总额已经下降到32亿美元,这些资本有可能分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市场。该公司创始人及总裁合伙人龙博望(Andre Loesekrug-Pietri)告诉记者:“欧洲对于中国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与日俱增,所占份额已超过总投资的34%,这对于正处于危机的欧元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据龙博望介绍,超过一半的中国投资者越来越多地着力于寻找具备增值机会的投资,而且50%的交易更关注高端制造业、品牌及销售网络,而不再仅限于自然资源投资,这一比率比2010年增长了1倍。
对此,吕随启表示,收购高端制造业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相关技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而获得品牌和销售网络,也将帮助企业更快地拓展当地市场。他告诉记者,尽管近年来很多欧洲国家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长远来看,欧元区崩溃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现在投资欧洲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时机。
万格也指出,很多欧洲企业都在世界市场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不容小觑。虽然欧债危机会对它们的生产经营产生一些影响,但这些企业的优势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从整个世界市场来看,购买欧洲企业可能会为相关企业带来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品牌效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欧洲本地市场来看,由于欧债危机还客观存在,所以,短期内,这些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能并不会非常明显,而且如果收购对象选择的不够恰当,买方企业也可能受到拖累。来源:互联网
2012年0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