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中国企业“走出去” 注意规避政治陷阱

    中国企业“走出去”绕不开“中国投资威胁论”的门槛,随着国际政治局势日益复杂化,中国海外投资面对更严峻的考验。

    事实上,对资本市场的大型并购本身,就是一场政治博弈。比如,中海油收购优尼科饮恨而终、中石油并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失败,皆因遭遇当地政府的重重阻挠。

    最近,中坤集团欲在冰岛购置土地进行旅游开发,但计划实施在“临门一脚”时意外受挫。虽然中国中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怒波表示,该地用于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与政治无关,而且他所领导的中坤集团也属于民营房地产公司,但西方仍指“此举可能让中国在北大西洋获得一个战略立足地”,“是中国进入北极圈石油开发和航道开发的地缘政治计划”。

    对此,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建议,当前政治化气氛异常,中国企业要尽量回避可能引发政治敏感的领域,比如一些大的电信资源企业等。

    北京博贤律师事务所裴化军律师告诉记者,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发展,实质上就是去其他国家成立企业,投资者只是企业股东,该企业属于投资国的本国企业,企业的任何行为必须遵守企业所在国的法律。由于投资企业所在的国家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社会形态等各个领域有不同的差异,同时,受到国际大局势的影响,投资的风险随时存在。为此,在并购大型企业时不仅要考虑技术,还要考虑外交和政治因素,必须有政府公关。

    业内人士认为,这必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虽然中国企业“弱势并购”格局扭转初露曙光,但要在大型并购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还有漫漫长路。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2012年0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