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中国投资非洲代价越来越高


    从东非国家肯尼亚到西非石油大国尼日利亚,从北非国家埃及、苏丹到南非的安哥拉,目前,不少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动荡地区开展了业务,主要包括建桥修路等基础设施企业、通信设备公司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一些武装组织为了给本国政府施压,开始将绑架和袭击中企员工作为与政府谈判的筹码。中国越深入介入世界,就越容易成为这些国家内部矛盾反映的载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挣扎在对非投资的狂潮里。

    相对于几个相邻的县城都有自己的特色出口产品,河北省衡水市的阜城县一直以来都以“出口工人”闻名。当地很多三四十岁的劳力都去了非洲打工,用他们的话说,是去非洲淘金子。李玉民便是他们中的一员。5年前,他通过一家中介公司办理了劳务输出的手续,和同乡一起走进了非洲。其间,他去过几个非洲国家,换了好几个“老板”,干的活却都是修路、盖房。最近,回老家过年的李玉民还没动身再入非洲,因为前几天电视里一直在播出中国工人在苏丹被劫持的相关报道,他的老婆孩子看了,说什么也不让他回非洲了,理由是那边不太平,再也不能让他拿命换钱了。

    “拿命换钱”虽然是夸张的说法,却让每一个经历过生死劫难的非洲打工者感同身受。李玉民告诉记者,非洲那边地广国家多,形势非常复杂,中国工人遭绑架事件在非洲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经过在苏丹的大量调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非洲问题专家查道炯也指出,中国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往往是传统部落的影响力高于政府机构的国家和地区。而部落之间、部落与政府之间充满着矛盾。在这种背景下,外资工程建设项目,无论是援建还是投资,都很容易变成当地各种派系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当然,这种状况,不只在苏丹,在非洲很多国家都极为普遍。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2012年0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