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沸沸扬扬的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潮”很多人应该还记忆犹新。自从2011年4月温州发生第一宗企业主跑路事件后,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浙江企业主跑路名单也不断拉长。据媒体披露的信息显示,截止到去年10月初,仅浙江省就发生企业主欠薪逃匿事件228起。去年1月至9月,浙江因老板跑路而欠薪的员工数量是14644人,同比上涨197.9%。
去年以来,由于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监管层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比考核力度也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难以从正规渠道获得融资,发展举步维艰。为了生存,一些中小企业纷纷把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了发展民间借贷上,民间借贷市场几近疯狂。
曾经引领中国民营经济奇迹的“南温北鄂”成为民间借贷市场最为活跃的地区,各上市公司也积极发展放贷业务,民间借贷的超常繁荣使得资本与实业渐行渐远。
点评:为解决融资难问题,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种措施,引导资本回归实业,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效。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专家建议,各企业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政策的扶植上,要认真研究,摸清自己所处行业的资本需求状况,加强企业的资本管理,适时通过各种渠道补充资本,缓解资金压力。
在各种补充资本的渠道中,通过出售产品和服务获取利润是企业维持经营的主要方式。然而,达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受欧美债务危机影响,未来,位于欧元区及美国的贸易伙伴的资信状况仍不容乐观,中国供应商应注意防范买方违约风险,通过各种方式,如购买贸易信用保险等,帮助公司应对客户偿付能力不足或付款违约引发的风险,减少企业与买方进行交易时的顾虑,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贸易伙伴。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该学习利用各种手段防范企业可能出现的资金断裂风险。目前,国内融资租赁业正快速崛起,这也可以成为相关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的重要手段。
此外,国内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定期检查、更新业务持续性管理方案等方式,帮助企业识别、监控和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保持企业相关业务的持续性、方便企业顺利展开危机管理。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2012年0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