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众人共识。前不久召开的桐庐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提出了未来五年桐庐县“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建设富民强县的低碳桐庐”的理念,明确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来抓,紧扣“绿色、低碳、高效”要求,构筑生态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桐庐,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赢。
“依照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绿色低碳工业将围绕强化平台支撑、强化产业提升、强化项目带动和强化龙头培育而展开。”县经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建区造城并重,全面推进经济开发区(凤川——江南新城)的扩容、整合、提质、增效,加快“一区七园”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建立完善工业园区考评体系,建立亩产效益评价体系,完善工业企业“排位竞赛”办法和考核激励机制;深化分水、横村、钟山工业功能区的低碳化转型,推进“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要发展低碳工业,就必须促进转型升级,无论是针织、服装、制笔、皮革制品等传统产业,还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提升势在必行。县经贸等部门将坚定不移地做好淘汰落后产能文章,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在项目上,严格把关,招引“高大优新”企业,积极鼓励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强、亩产效益高的产业项目,支持骨干企业上市融资、战略重组,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不仅工业要转型升级,农业也同样要转变发展方式,突出生态高效。县农办、县农业局等部门将以启动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粮食功能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积极开展省级综合农业园区、江南河蟹主导产业示范区、瑶琳龟鳖特色精品园等各项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建设太阳能利用示范区,对主导产业实施统防统治,面向主要农作物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绿色防治技术。高度重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建设,实施两江综合治理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等水利“八大工程”。加强种养废弃物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积极推广桑、桃和梨的废弃枝条种植食用菌的模式,深入实施沼气工程,多渠道扩大沼液、沼渣、沼气的利用。
开展“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结合市级“1250”生态示范工程项目创建,开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污染治理。
“随着城市的繁荣,居民的日益增多,不仅在经济活动中离不开服务业,而且服务业也逐渐转向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为主。旅游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面启动旅游经济振兴计划,着力打造潇洒桐庐户外运动嘉年华、乡村美食节、亲水节等品牌节庆活动,提升“潇洒桐庐·富春江山水”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倡导低碳旅游,建设长三角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
发展低碳经济,环境保护得先行。县环保局将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在强化污染物减排、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开展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等工作上付出不懈努力。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洁生产是对企业的要求,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投入、能源使用以及产出等方面按照清洁生产标准进行改造管理,以降低消耗,提高投入和产出比率,减少末端污染物的排放量。对于用水大户,分批次实行中水回用,并对产生重金属污染的企业实施强化治理。同时,计划建设汽车尾气检测站,联合交警等部门推行高污染机动车县城限行和淘汰制度,真正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来源:杭州网
2012年0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