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四种可能


        1、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中西部仍有望领先

  2011年1-11月,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分别增长28.2%、29.2%和31.2%,增速分别比地区合计投资增速高2.8、3.8和4.8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0.8%,增速比地区合计低4.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继续领先。

  2012年,鉴于民生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倡导、各地方着力发展的行业,加上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实,民间投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也将进一步增强,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仍可维持一定增幅。

  从区域增长格局看,随着房地产新政效果不断显现,房地产投资将很有可能出现下滑,而这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前几年房价上涨幅度较大,受政策影响更为明显,房地产投资增幅下滑可能会更为突出一些;2011年,在各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下,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其中中东部地区投资增长迅猛,西部地区相对较慢,2012年这种格局变化的可能性不大。

  当前,中西部地区投资结构中,严重依赖能源、原材料投资增长的特点较为突出,鉴于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钢铁、电解铝、烧碱、水泥、锌冶炼等能源原材料行业的投资增长。

  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变化的影响,2011年前11月中西部地区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个数比上年同期有一定减少,而东部和东北地区出现增加态势,中西部地区尽管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仍然领先于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仍然低于平均水平,但新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已经出现变化。

  综合考虑,中部、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继续保持领先态势,但东部与其他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差距相比前几年会略有缩小。

  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欠发达地区会略微高一些

  与2010年全年相比,2011年1—11月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普遍出现了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尽相同,发达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均下降接近6个百分点。前11个月,北京、上海、广东三个最发达地区增幅是最低的。一方面说明各地区消费结构有所差别,另一方面说明201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对各地方的影响不同,限购政策的出台实施对发达地区的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上部分大城市相继调整了对汽车政策,使得各区域消费增幅出现了与往年不同的格局。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着力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把扩大消费与推进城镇化、保障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服务业发展,使消费需求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尤其是新个税法的实施,免征额由2000元调高至3500元,税率级数由九级减为七级,一级税率由5%降至3%。工薪阶层的纳税面经过调整以后,由目前的约28%下降到约7.7%,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约6000万人不需要再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新方案,应纳税收入在8000-12500元之间的纳税人省钱最多,这个区间正是大中城市中产阶级所处区间,对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因此,2012年我国消费增幅仍将保持相对平稳。就区域消费格局看,由于个税调整对中西部的有利影响更大一些,其消费倾向也更高,加上影响2011年消费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估计目前这种消费增长格局有望持续。

  3、中西部地区进出口相对活跃

  2011年1-11月,我国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其中,中西部地区更为活跃,增幅更高,特别是出口增幅比平均水平高的幅度更大。

  原因在于,一是我国贸易进出口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好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贸易方式,对进出口影响比较大,而对中西部的影响没那么大。二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三是受成本因素和资源条件影响,一些外贸企业内迁,相应带动了当地外贸的发展。

  2012年,这些因素很难改变,因此,这一态势会延续下去,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将相对活跃。

  4、中西部GDP将继续保持领先增长势头

  根据前述需求分析,2012年中西部地区三大需求的增长相对于东部地区较为乐观。从供给方面看,东部的中、小型企业占比比较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比较大,但2011年以来,受市场和资金因素影响,增长并不乐观,2012年由于自身实力受损,大幅扩张、增长的内在动力也会受影响;国外金融、经济动荡难安,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也更为不利。因此,总体上看,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幅,并继续保持领先增长的态势。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2年0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