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区域经济将成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驱动器

       西部地区高增长可期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十周年。十年来,西部地区形成了成渝、关中-天水和广西北部湾等经济区,经济区对周边地区形成了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区域振兴的背景下,西部地区得到了国家资金和政策的高度关注,大量基础设施投资的开工,使这些区域从“经济大后方”一跃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随着我国发展区域规划出台力度的不断加大,西部地区或将成为“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高增长地区。

  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一圈两翼”开发、扩大内陆开放、产业优化升级、科教兴渝支撑及资源环境保障。

  2009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利于形成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促进西部大开发和东中西互动。2010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0年6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为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指明方向。同时,2010年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明确提出,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

  2010年6月18日,由国务院批复建立的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分析人士指出,在政策设计上,重庆希望“两江新区”能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比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享受国家给予的有关优惠政策,并在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今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根据规划,到2015年,成渝经济区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到2020年,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时刻,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在新形势下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对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7月,国务院还批准了《“十二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据了解,“十二五”期间西藏将不断加大公路、铁路、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的成形,同时大力培育旅游业、藏医药、民族手工业、特色农牧业、绿色食饮品、优势矿产业等特色产业。规划还明确,“十二五”期间,西藏地区要着力建设综合能源体系,坚持开发利用区内能源资源和输入区外优质能源并举,以水电为主,油气和新能源为补充,形成稳定、清洁、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源体系,大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此外,正在勃兴的陕甘宁蒙能源“金三角”发展潜力巨大。由于传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在整个“十一五”期间GDP增速都是全国第一。云南“桥头堡”规划、陕甘宁振兴规划等多个区域规划正在加紧制定或等待批复。

  从各区域产业定位的特点来看,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是西部产业崛起的核心;新疆、西藏是政策撬动、延边开发开放的重点区域,而广西、云南的跨境经济合作将独具风采;内蒙、甘肃、宁夏、青海是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的省区。

  业内人士指出,缩小区域差距、寻求区域协调是“十二五”区域规划的目标之一,而中、西部地区长时间落后于东部地区的现状是促使国家下定决心出台更多优惠政策、进行区域振兴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家密集出台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振兴规划,将为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总体判断,西部地区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新一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未来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开发;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重点经济区开发,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来源:证券日报


2012年0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