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深化,沿海经济大省的经济增速也在不断放缓。其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东部沿海省份增幅下滑十分明显。
东西部冷热不均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前三季度完成GDP 36953.15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比去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浙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前三季度,浙江实现GDP 225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5%,低于上半年9.9%的增幅。
即便是前几年增速较快的山东和江苏,今年经济增速也明显回落。前三季度山东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030.9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幅比去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江苏前三季度GDP也仅增长了11.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8个百分点。
上海前三季度实现GDP 13725.64亿元,同比增长8.3%,虽然仍名列全国第九。但相比其身后的湖南、湖北,优势已经相当小,仅比湖南、湖北分别高出100亿和147亿。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两湖兄弟与福建、北京一起迈入“万亿俱乐部”的时候,四个省市还旗鼓相当,但仅仅三年后,两湖就已经把闽、京甩下了不止一个身位。
相比之下,中西部的省份仍然十分凶猛,除了重庆的16.5%外,内蒙古和贵州的增速也达到了15%,四川达到14.7%,湖北为14%,中西部的诸多省份均处于高位运行。
广东省社科院珠江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成建三指出,投资驱动的差异是造成沿海与中西部经济增速差距的最主要因素。金融危机之后,像四川、重庆和湖北等地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十分迅速。像内蒙古、贵州、陕西等省份依赖丰富的资源优势,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再加上受外部需求不足的影响很小,增幅自然也就超过了沿海地区。
利润转移
与此同时,受国际需求回落、人民币汇率上升、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东部重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利润增幅持续下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状况不容乐观。以浙江为例,三季度当季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781.9亿元,增长4.9%。利润增幅逐月回落,至9月份出现今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相比之下,随着能源和原材料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中西部的能源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普遍高达30%以上。例如,前八月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为52.3%,陕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44.4%。
“大体趋势在往下走,尤其是第四季度秋交会之后,进出口下降明显减慢,传导到工业生产方面,出口加工型生产就明显减少,工业增速也就随之趋缓。”广东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广东省外经贸厅副厅长郑建荣日前表示,预计明年上半年将是广东外贸形势最困难的时候。
“今年7月是个拐点。下半年出口增幅下滑比较明显。”广东省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副主任肖鹞飞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欧美市场占广东出口市场份额比重较高,作为加工贸易较多的省份,广东出口下滑的趋势比较明显,预计明年一季度出口增幅将只有个位数,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来源:互联网
201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