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有机树立品牌正当其时
危机并存,尽管从广交会参展商反馈的信息看,中国出口已经不可避免遭遇“欧债冲击波”,一部分原先在欧洲市场就“不好过”的出口企业已经或准备把重心移向俄罗斯、巴西、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但也有些企业正利用这次危机,树立中国品牌,加快走出去步伐。
目前,债务危机并没有席卷整个欧洲,部分国家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准仍然较为稳定,甚至给占有价格优势的部分中国产品创造了空间。英中贸易协会总裁傅仲森说:“问题的确存在,但不是所有国家都有问题。我没有看到英国从中国进口减少的迹象。欧洲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更少了,因此他们倾向于选择价格方面更加有优势的中国产品。今年前9个月,中英双边贸易都在持续增长。”
集中精力于品牌建设和数字化营销的海尔,在欧洲市场也实现了“逆市增长”。孙振华透露,海尔“白电”今年对欧出口预计增长30%至3亿欧元。他说,“欧洲消费者过去最担心的不是中国制造的质量而是售后服务,许多企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管卖不管‘埋’,当下,正是中国出口企业通过更好地售后服务提高品牌认可度的好机会。”
欧债危机为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走出去创造了条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尝到甜头的山东潍柴正在与意大利企业洽谈豪华游轮项目。当年正是在危机中,财务状况良好的潍柴以8000万欧元买下了法国的一家百年老店———博杜安,这比危机前谈的价格便宜了2000多万欧元。
多位参展商也相信,欧洲仍然是全球最具消费能力的地区,尽管短期内对欧出口受到冲击,但这也正好是中国企业加快拓展欧洲市场难逢的好机会。来源:新华社
2011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