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今年一季度数据分析显示,今年中国进出口形势依然复杂,原材料价格、职工工资持续大幅上涨等因素将不同程度挤占企业利润,中小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更大。
9月25日,汇丰控股公布称,9月份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至49.4,已连续3个月处于50临界点以下,显示制造业经济增长仍在放缓。
专家分析认为,虽然目前国际市场疲软是中国制造业衰退的主要原因,但毋庸置疑的是,支撑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以我国最大贸易伙伴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商业周刊》的问卷调查,2003年中国制造业产品的成本平均比美国要低22%,但到2008年底已收窄至只剩下5.5%,2008年之后更逐渐下降。 其主要原因就是人民币大幅升值超过三成,以及工资和房价上涨导致成本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据观察,美国制造业部分环节开始陆续迁出中国,今年前7个月我国对美出口持续低迷,加工贸易比重下降,出口制造企业订单流失今年,制造业领域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加剧了外界对于该行业的担忧。
据观察,目前欧洲、日本都有这种将制造业订单转移到东南亚等地的趋势。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称,在高端领域,中国将受到欧美阻击,在低端领域,越南和印度虎视眈眈,中国制造业面临被前后夹击的巨大隐忧。
而在我国内部,招工难、融资难、电荒、原材料上涨等困难接踵而至。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等问题的出现,同样使得一些中小制造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来源:中电新闻网
2011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