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推动经济转型急需发展创新服务业

      内容摘要: 徐冠华表示,政府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把创造宏观的政策环境和创新环境作为主要任务,这样才能“看到一支浩浩荡荡的创新大军”。他认为,面向中小企业和传统企业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商业化、技术的转移扩散、风险投资等,应当交给市场化的中介机构去解决,交给创新服务业去解决。
 
  9月9日上午,在省人民会堂所作的“大力发展创新服务业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专题报告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部长、中科院院士徐冠华就人们深切关注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传统产业可以“太阳照常升起”

  “一支圆珠笔,在欧美市场上可卖1美元。但是在我国,生产企业只能拿到2到4分钱的利润。”徐冠华以制笔业为例点明了传统产业的困境。

  “但是,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徐冠华分析,在发达国家,传统产业依然占据重要位置。中国制笔业面临的生存危机,症结在于缺乏核心技术,同时制造环节以外的利润点也掌握在外企手中。

  “因此,不能把传统产业孤立在主流的科技政策和创新支持之外。”徐冠华认为,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传统产业可以“太阳照常升起”。

  高技术产业要警惕“低附加值陷阱”

  近年来,我国有些高科技企业,不仅没有高收益,反而陷入了“低附加值陷阱”。

  “有人统计过,国产手机售价的20%、电脑售价的30%,都要支付给外企在核心部件上的专利费。”徐冠华认为,即使发展高技术产业,但如果被拘束在产业链的低端,产业升级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更严重的是,核心技术的缺乏、创新能力的缺失,还可能导致技术的颠覆。”徐冠华举例说,我国上世纪80年代花巨资引进了完整的彩电产业链,但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平板电视兴起,而我们没有原创性技术,多年打造的彩电价值链被颠覆,我们80%的平板电视市场又重新让给了国外企业。

  “这一教训告诉我们:技术可以引进,但创新能力不能够引进,它是内生的,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的实践才能获得。”徐冠华认为,要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并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研发平台,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进行核心技术创新。

  融资难、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

  “融资难、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徐冠华说,“目前,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性抓项目来体现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这是必要的,但也有其局限性。它不具备普惠性和长期性,大量中小企业很难受益。”

  徐冠华表示,政府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把创造宏观的政策环境和创新环境作为主要任务,这样才能“看到一支浩浩荡荡的创新大军”。

  他认为,面向中小企业和传统企业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商业化、技术的转移扩散、风险投资等,应当交给市场化的中介机构去解决,交给创新服务业去解决。

  创新服务业关系自主创新事业成败

  创新服务业是个新概念。徐冠华认为,它是通过市场机制,为企业创新提供专业服务的产业。

  “创新服务业是战略性的产业。”徐冠华解释,它是生产领域分化出来的知识最密集的产业,是和第一、第二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是各种服务业态高度综合的产业。

  徐冠华建议,政府要制定政策加快创新服务业的发展。“创新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到自主创新事业的成败,要放在和高技术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战略部署。” 来源: newpaper.dahe.cn


2011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