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区域发展“变奏” 中西部崛起态势明显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全国经济运行数据后,各地也相继公布了各自的经济“半年报”。随着北京在22日下午举行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发布会,迄今公布“半年报”数据的省份已经增至19个。从各省份数据来看,多数省份上半年GDP增速均高于全国9.6%的平均水平,并且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全国增速放缓的趋势一致,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地经济也在为经济结构调整而“有计划”地放缓经济发展节奏。

    根据目前公开的数据,仅GDP增速这一项指标来看,绝大多数省市上半年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9.6%的平均水平,但呈现出清晰的“西高东低”走势:京、沪、粤、深增速放缓,均低于10%,而湖南、湖北和江西、山西等中部省市的经济增速均高于13%,“西部明星”内蒙古的表现也非常亮眼,以16.5%的增速居于全国第二。

    专家认为,虽然GDP增速并不代表一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但能说明区域经济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各地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较快,一方面得益于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受益于国家一系列扶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

    北京、上海上半年经济增速分别为8%、8.4%,全国排名垫底,与其“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不无关系。以京沪为代表的东部地区在其“十二五”规划中,均淡化了GDP指标,转而更加关注结构调整。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对此表示,北京市“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目标确定为8%,这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也是最低的;对于GDP增速排在后边,下决心主动调控的北京早已作好思想准备。

    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也表示,“经济增速排名靠后并不说明北京的竞争力在降低,现在北京人均GDP已超1万美元,正在逐步形成服务主导型和消费拉动型的经济格局。”

    这一点在两地上半年第三产业的抢眼表现上可见一斑。今年上半年,北京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703.6亿元,同比增长8.2%;上海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298亿元,同比增长8.8%。

    此外,根据上海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上半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以及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均比今年一季度有3到4个百分点的回落。与此同时,另一组数据却非常耀眼:该市上半年高新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42.18亿元,同比增长17%,增幅快于全市工业总产值4.4个百分点。

    上海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蔡旭初表示,经济增速放缓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的结果。

    与京沪等地不同,中西部地区大多提出未来五年GDP翻一番的目标,因此在在中部发展战略中,工业发展仍是绝对主角。

    以14.1%的增速位列中部之首的湖北,第二产业贡献增加产值4420多亿,同比增长17.8%,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增速也有所加快,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盈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13.9%和18.9%。

    湖南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南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3.6%,但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则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所占比重也比一季度降低了4个百分点。

    虽然在各产业增长速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货币信贷余额等几个核心经济运行指标上,全国各省市各有特点,但总的来看,今年上半年这种区域经济的“变奏曲”渐渐打破了由东部地区、珠三角地区等唱主角的传统格局,中部和西部崛起态势明显。

    有专家指出,地方经济“半年报”透露出地方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的积极信号,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节能减排,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目前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未改变,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仍相对较低,经济结构调整仍需任重道远。 来源:消费日报


2011年08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