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中国制造面临分流危险,最低工资标准超越南一倍 (连载1)

        当“XX制造”代替“中国制造”

  以往“只能赚取‘刀片利润’的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扮演的是‘打工者’的角色”,如今,中国还未完全做好产业升级的准备,而“打工者”却越来越多,连这“刀片利润”也要分别人一杯羹

  《国际先驱导报》见习记者 任伟娇 发自北京

        最近,薇薇化名在Mango店买了三件衣服,“产地分属三个不同的国家”。

  就在买这三件衣服的半小时前,在H&M,她刚试穿过一条“孟加拉制造”的裙子、两件“Made in Indonesia印度尼西亚”的T恤。

  “没什么好惊讶的”,薇薇去年在淘宝网买的那双耐克原单“空军一号”的标签上早就印着“Made in Vietnam越南”了。

  事实上,据耐克公司年报最新显示的数据,2010财年,每100双耐克鞋中就有37双产自越南工厂的流水线,23双出自印度尼西亚工人的手艺,另有两双来自泰国,一双来自印度,只有剩下的34双贴着“中国制造”标签。

  “这是十年来耐克首次非中国代工厂的产量超过中国,”广东省东莞一家从事对外贸易的公司的经理接受采访时说,“不过诸如运动鞋厂之类对劳动力成本十分敏感的行业,迁到东南亚,比如越南、印尼的情况早就出现了。”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美国Sysco总部国际部的进口经理蔡灏,只不过他的回答更为明确:“中国产业向国外转移从6、7年前就开始了。”

  “非中国制造”变多

  对美国自由撰稿人萨拉·邦焦尔尼来说,2005年发动家人抵制中国货一年的尝试让“生活越来越麻烦,代价越来越大,”因为那时“‘进口’几乎跟‘中国制造’是一个意思。”

  不过可以预见,如果让她再体验一年“远离中国制造”的日子,肯定比6年前“走投无路”的生活要轻松的多。因为萨拉可以花同样少,甚至更少的钱买到同“中国制造”一样“XX制造”的产品。

  的确,在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生产体系中,“非中国制造”和“中国制造”并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当店家信誓旦旦地推销“越南产的现货正品”时,薇薇义无反顾地以“难以想像的低廉价格给老爸订了两件TOMMY HILFIGER全棉圆领短袖T恤 ”。

  事实上,除了衣服鞋袜等日常用品行业,诸如IT、汽车、电子等OEM零部件代工领域,中国也正在逐渐丧失“世界工厂”的位置。

  2010年6月,富士康国际董事长兼行政总裁陈伟良称,在考虑将部分厂房搬到内地北部的同时,也考虑搬往印度和越南。

  2011年4月,台湾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计划在越南北部北江省投资1亿至1.5亿美元建厂,新建工厂将给苹果iPhone和iPad生产触摸屏,而且并不否认“在成本压力下大陆工厂减产或外迁的可能”。

  就在上个月,三菱重工表示,将增加对印度市场的关注度,增加与印度企业的合作并讨论在印度本土进行汽车制造机械的生产。

  7月2日路透社以“中国的一些美国厂商不堪成本压力 回国办厂”为题介绍了一批从中国制造变身为“美国制造”的企业。而波士顿咨询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哈罗德·西尔金两个月前就表示“未来五年,在美国销售的企业会减少在中国投资,大家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产品是美国制造。”
 


2011年0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