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文具产业生产遭遇“内伤”

 
  文具是广东的传统优势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共有大大小小2000多家文具企业,其中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形成了从原料供应、产品设计至成品的生产与加工的完整的生产链条。

  今年对文具产业来讲,遭遇的是内外夹击,大量中小企业不负重荷,选择不接订单,停生产线减产限产。一办公用品厂家老板徐先生称,物价上涨,支出增加,人们将支出主要用在解决吃的方面,而在文具文化用品开支则相应减少,不少企业都在办公用品开销上进行缩减。“订单少了六成,去年原材料格攀上历史高位,而受消费市场低迷影响,文具产品难以提价,成本与产品价格倒挂,这样下去,很多企业都不敢接订单。”

  调查了解到,订单减少主要集中在中小型文具企业身上,而订单减少的量从一二成到五六成不等,差别较大,小型厂订单锐减情况突出。也有大企业实现逆市增长,主要是走环保产品路线,但这只是个别。

  一家文具出口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文宇开始算数,今年客商报价竟然比2008年还要低一成,如此一来,原来能赚一块钱的利润,现在只能赚2毛,利润下降了八成。调查发现,广东文具企业多数未选择停产,而是做“计得过成本”的“几乎无利润”的订单。

  李汉华做了10年的文化用品行业,还从未感受到日子如此难熬,“如今的日子比2008年更难过,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是‘外伤’,销售市场不景气、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企业还可以坚持运转。如今我们受的却是‘内伤’,成本剧增,利润空间骤减,只得垂死挣扎。”在李汉华的讲述中,文具企业像一匹骆驼,人工、能源等成本不断加重负荷,而“过山车”的文具生产成本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业内人士认为,7月份可能会有转机,因为3到5月份,订单都是减少的,相应地市场上的库存量随着时间推进会慢慢减少,“客商应该是时候再来下单了。”文章出处:广东乐普升文具


2011年0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