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试水集群产业升级 文具企业抱团打造区域经济实体 (连载)

  两年内将建成国内首个国家级专业文具制造示范区。在3-5年内,形成代表中国文具先进制造业水平,产业集群配套的、低碳绿色的产业示范区。

  中国首个国家级专业文具制造示范区终落户安徽来安。未来两年内,中国最大的、承接文具产业转移的文具制造产业园将矗立于此。

  “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将为广大的文具制造企业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有利于文具行业的制造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基地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理事长杨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5月29日,中国首个国家级、现代化综合性文具产业制造园区——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签约奠基仪式在安徽来安盛大举行。

  奠基仪式吸引了业内人士和专业人员的广泛关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世成、工业与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司长高延敏、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杰、中国高教管理研究会副会长邸鸿勋、安徽省领导、滁州市副市长等领导出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文具产业园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莅临仪式现场的还有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理事长杨立、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名誉理事长高峻诚以及滁州市各局领导。

  在紧接着的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签约仪式暨投资说明会上,贝发集团分别来安县政府签订《投资协议》,与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中国制笔协会、来安县人民政府签订《共建协议》,并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代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及与合肥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人才培训基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希望能把产值在2000-3000万至1亿左右的中小企业集聚到来安,联合大家的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打造中国文具制造平台,在3-5年共同打造一个能够代表中国文具产业水平的示范区。”来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张鸿银对文具产业园地未来充满憧憬。

  作为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四大倡导者之一的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说,项目用地约3000亩,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以创建我国文具产业链整合升级新高地、打造来安县高端要素集聚的创新集群为目标,以引进产业带动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项目为重点,打造全产业链整合升级的文具产业集群,构建全品类、一站式、扁平化、零交期、低风险的文具产业舰队,示范区将引进入园企业100余家,产业规模实现300-500亿元,它以“创业的摇篮、发展的港湾、成功的平台”为核心价值观,以“创建一个产业平台、打造十个知名品牌、建设百家精品企业、形成千个产品种类、造福万名创业者”为已任,利用3-5年时间,形成一个国家级的专业文具制造示范区。

  长期以来,中国文具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很难取得优势地位。有数据表示,2010年中国生产了380亿支圆珠笔,占全球份额的80%以上,其中90%以上的笔头、80%以上的墨水是完全依赖进口。

  如何在“群雄逐鹿”的文具市场占得一席之地,邱智铭通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结合中国文具发展现状和前景提出了中国文具走出“困局”的道路。他说,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具制造始终停留在制造的低端,科技含量低、分布不集中,重复率比较高,导致的产品缺乏竞争力和市场恶性竞争频繁发生。相反,如果许多单个的、与大企业相比毫无竞争力的小企业一旦用发达的区域网络联系起来,其表现出来的竞争能力就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力,而是一种比所有单个企业竞争力简单叠加起来更加具有优势的全新的集群竞争力。

  长期从事中国制笔行业发展研究的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顾问、中国制笔协会名誉理事长高峻诚对贝发集团的这一积极探索给予了高度肯度,他表示,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不但是顺应国家号召,符合中央的发展思路,符合众多中小文具企业发展需求而倾力打造专业化区域经济实体,更是文具行业内企业整体升级并走集群化路线最好的体现形式。来源:互联网
 


2011年06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