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创新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改革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清晰勾勒出中国未来一个时期的改革路径。尤其引起代表委员们关注的是,规划纲要草案用整篇幅、大段落阐述改革,体现出改革在“十二五”时期的特殊分量。

      “我们要面对经济发展的挑战,归根结底是需要一个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有利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好体制、好机制,因此,今后改革的任务非常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李剑阁说。当前,全球经济正在深度变革和调整,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复苏将是缓慢、曲折和复杂的过程,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的竞争更加激烈。从国内形势看,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呈现新特点,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新挑战,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新期待。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艰辛探索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有不少制约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问题。在利益格局更加复杂的条件下,亟须突破深层次体制障碍,加快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转型的体制环境,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

      “推动变革我们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走和谐发展之路,走改革创新之路。”李剑阁委员说。

        处于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不加快改革就可能贻误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精力,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如果没有体制上的重大突破,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全面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推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分组审议讨论中,代表委员们凝心聚力,提出看法:

      “要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任务。一定要通过改革使各类要素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宗林说。

       “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展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快慢,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要加快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构建有利于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机制,完善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税费制度,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收入合理分配的财税制度。”全国政协委员、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在于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由政府主导向由市场主导的转变,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提供重要的体制保障;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重要的也在于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确立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以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一些代表委员还谈到,新阶段的改革将是融系统性、科学性、战略性为一体的综合型改革,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新阶段的改革,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可想而知。但无论如何,党和政府已经用清晰明确的思路,展现出坚强的决心,并进行了精心细致的谋篇布局。以改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来源:经济日报
 


2011年0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