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天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胡晓炼、刘士余,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就“货币政策及金融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周小川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央行从2010年1月份就开始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吸收流动性。周小川说,今年货币政策已经转为稳健,央行将继续使用管理流动性的各项工具。管理流动性的工具也不仅是收缩,它主要是对适量程度的一个调节。不排除使用各项工具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要根据具体的经济形势、市场上的流动性来具体地加以掌握。

       周小川表示,在国民经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成功复苏后,通货膨胀也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利率政策肯定会是一个需要运用的重要工具。周小川说,“任何金融政策工具都可能有负面影响,利率提高可能会使资本流入有所加大。但是中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放开,我们还是有一些手段来管理资本流动的。有些国家可能没有资本项目的管制,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运用也是要进行利弊权衡,如果经过比较后,利大于弊,那还是需要使用的。就当前来讲,利率政策还是一个重点需要使用的一项工具。”

      “利率调整也不能只顾及CPI,可能对资本流动、储蓄率,对贷款、资金的成本等都会带来影响,因此要考虑它的综合影响。”周小川强调。

       目前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大的外界压力。周小川表示,我国的汇率政策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将坚持用渐进性的办法来推进汇率改革,增强汇率的灵活性。去年6月份开始进一步推进的汇率改革是为了增强汇率的灵活性。”周小川说。
针对央行是否会把汇率作为应对通胀的主要政策工具的问题,周小川表示,汇率的变动的确会对物价总水平产生影响,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内经济规模非常大的情况下,真正管理通货膨胀的主要工具还不是汇率。

       在跨境人民币贸易方面,胡晓炼表示,跨境人民币贸易去年有了很大发展,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以及在部分海外项目的融资、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以及部分以试点方式开展的外商用人民币在境内的直接投资,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是相匹配的。

       胡晓炼表示,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有利于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也有一定的需求和促进作用。从发展趋势和方向看,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既定的目标,要继续推进。在未来的5年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会有比较大的进展。来源:经济日报
 


2011年0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