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用工荒”之下 农民工依旧有苦恼

  2月22日,济南华山街道办事处举办了一场“春风行动”农民工招聘会。会上,80多家企业提供岗位近2000个,吸引了附近约2200人前来应聘,场面火爆。然而在现场,仍有不少应聘者表达了“工作难寻”的苦恼,在日趋蔓延的“用工荒”背景下,要想让农民工就业走进“春天里”,还需多方给力。
 

  就业还需一技之长

  “我从17岁开始就上卧牛山开拖拉机、采石头,干了整整20年,现在一封山,禁止私开滥采,只能过来找工作了。”37岁的华山街道南小街村村民安恒福对记者说,原来靠采石,自己每年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可现在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他却没了生计。“自己做小买卖吧,没本钱;做电焊、机器加工吧,没技术。年前考了个驾照,寻思着干个拉货的司机,但是用人单位都要求有两年以上的驾龄。”看着招聘会挂出的一张张“招聘技术熟练工”的启事,安恒福显得挺沮丧。

  采访中,许多农民工抱怨找一个“稳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之难,找个“下力气的活儿”成了一些年龄大、少专长的农民工及失地农村劳动力的普遍求职诉求。“我对工资也不是太计较,1700也行,1500也行,主要是担心自己干不了,人家不要咱。”不少人对记者表示。

  另一方面,也有企业为此放低了招工标准。“我们确实遭遇了‘用工荒’,现在急等着用人。”济南屹顺弘钢结构有限公司招聘人员韩姣告诉记者,虽然招聘公告上写明“技校毕业生优先”,但就怕因此绊住了一些劳动力不敢来应聘,“实在没有技术可以先来做学徒工,由企业进行培训,这样也算是双赢嘛。”韩姣表示。

  企业加薪仍难留人

  家住华山街道的王大姐今年44岁,当天也来招聘现场找活儿干:“就是想找个挣钱稍微多一点的。”她说,今年艺考期间,她在和平路一家招待所打工,一天50元不管吃住,每天往返还要花费2个小时的时间,所以只干了一个月就辞了工。为啥不找个稳定点的工作?“主要是挣钱太少,比如1200元左右的工资,一个月也就剩下500多块钱,怎么供孩子上学?”

  王大姐对记者表示,女打工者应聘时遇到的尴尬很多,一般都要求35岁以内,年龄稍大点就难找工作了。此外由于女性有孕期等特殊情况,一些用人单位签合同时会尽量避开这些情形,合同一般只签一年。

  “来应聘的农民工提的要求都不低,对工资、劳动强度、保险、加班费都有自己的标准。”在招聘现场,一家制衣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年过后,员工的工资系数上调了15%,一般能在2000元左右,每周休息一天,打出招聘100人的广告后,实际却只招到了40人。

  对此,有专家指出,缓解用工荒,企业还是要始终一贯地善待员工,保障员工一切合理合法的诉求,比如提高各种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解决了上述问题,也就让农民工少了后顾之忧,招聘情况就会大大改善。

  就业信息不对称正被打破

  “与往年相比,今年企业热情很高,三分之一是辖区以外的企业自己赶过来的,真心想找个合适工作的求职者也有所增加。”华山街道劳动保障中心主任鲁凤告诉记者。记者在招聘会上看到,很多单位一大早就赶过来,有些没有展位,就站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散发宣传材料,登记求职者信息。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也和劳动力市场岗位供需信息不对称有关。用人单位四下招人却招不到人,而一些农民工却在为找不到工作而犯愁,这也反映了用工信息未能在企业和求职者间有效对接的尴尬。”一位当地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今年的“春风行动”之前,他们改变了以往张贴告示的活动宣传方法,把通知信直接发到了街道辖区的每位中小学生手中。“让孩子把信儿带给家长,就保证了就业信息传播的到达率和有效性,扩大了此次招聘的知悉范围。”

  为了提高招聘会的成功率,当地一直加强农民工技能的培训力度,开办了各类免费的技术培训班。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各类人员达6382人次。“要送岗成功,就得保证农民工求职的底气‘硬’,要做好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调查,缺什么工种、少多少人,要让农民工心里有数,在此基础上加强就业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唯有如此,才能给用工方和农民工都‘解渴’。”有专家表示。来源:大众日报 
 


2011年0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