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碳关税”催逼企业减碳 低碳发展是压力更是商机

        近些年,西方大国借“贸易保护”的名义推行“碳关税”,借此削弱国际贸易中竞争对手的能力。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碳关税,成了横在企业脖子上的一把无形剑。在“碳关税”、全球气候变暖等压力下的全球节能减排潮流下,以企业为主的经济实体也掀起一轮轰轰烈烈的地低碳减排大潮。对于企业而言,低碳发展不仅是压力更是商机。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称,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可见“低碳”标准一旦实行,不仅增加我国企业生产成本,削弱产品竞争能力,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还将被淘汰。

        而企业对节能减碳的要求,不唯新兴产业,几乎嵌入到每一个产业中。传统产业的节能改造似乎更迫切。

     企业节能改造仍需政策扶持

  记者从广东省社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细康处了解到,广东传统产业节能改造的主要阻力体现在,一是传统产品的惯性市场需求导致传统企业的内生改造动力不足,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性服务业发育不足阻滞了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导入;三是传统企业普遍处于“微利生存”状态,难以承受节能改造的短期成本压力;四是“小而散”的产业组织形态导致节能改造的政策成本高。

  在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子教看来,首先,传统产业的节能改造应该抓住两个重点:一是优化能源结构,使用电、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二是工艺与装备技术改造,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传统产业节能改造的瓶颈关键是我省的中小企业普遍竞争力不强,导致促进节能改造的动力不足,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融资政策等多种政策协同作用才行。

  节能环保产业是技术依托型产业,其产值的大小和发展速度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水平。

  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空间有多大?有关数据表明,到2015年,狭义的全国环保产业的产值将达到9000亿元,年均增长15%。而由中国工程院和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更提出,广义上的节能环保产值,到“十二五”末期将达到2万亿元。

 


2011年03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