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上周国会听证会上,敦促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以"明显而持续"的速度升值。并扬言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以此胁迫人民币升值。而今,美国国会正在考虑用立法手段施压人民币升值。 对于美方的频频施压,中方表示"人民币升值不会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和高失业问题".暂且不管双方管理层对此问题的表态当中有无政治考量,仅仅从目前的市场走势来看,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似乎没有停止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我们认为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升值是一种必然趋势。而外部的压力也有其长期性,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决定汇率的走势。汇率的走势应该和中国整体的经济和社会目标相互平衡。应对人民币升值,大致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量:
1、不冲击经济稳定
对于汇率问题,管理层首先的考量是出口的稳定,以及在此基础上保持经济平稳向上发展的势头。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呈现放缓趋势,而出口行业的升级换代还未取得实质的进展,保持低汇率的必要性再次凸显。 因此,目前的升值无论是对美方施压的一钟表态,还是背后投资者对美元前景看淡的反应,已经从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冲击,管理层应该在适当的时机采取一些行动,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经济稳定的冲击。
2、适当平衡外部压力
虽然我们不能因外界的政治压力而升值人民币汇率,但在国际博弈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和均衡升值和贸易摩擦的关系依然十分重要。 基于国内经济稳定的考量,我们应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从而保证中国出口份额的稳定。但是这样也必然会招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强烈反对,甚至导致全球的贸易制裁和摩擦,这对于目前全球脆弱的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最终只能是"全输"的结局。但是在大国博弈日益激烈的当前阶段,贸易恶化的可能性也日渐加大,如何寻求平衡点显得尤为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适当的姿态是难以避免的。
3、将升值的伤害降到最小
随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资金内流压力以及由此引致的资产泡沫化也值得管理层警惕,如何在稳定经济的基础上,平衡各方的预期,将流动性泛滥和资产价格的泡沫消除到最小,也考验着货币当局调控经济的技巧。值得注意的是,三个目标相比较而言,重要性依次降低。经济的稳定是最重要的,而其也决定了汇率方向,而防范游资的目标则属于技术层面。
我们认为,当市场将此轮中的"非经济因素"消耗殆尽的时候,人民币升值的势头很可能会掉转,而目前距离这个拐点已经为期不远。这必将给股市带来短期的动荡,尤其是之前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造纸、航空等行业,这些尤其值得投资者特别关注。来源:浙江私募
2010年0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