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8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这是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3个月在13%-14%之间波动,表明工业运行趋稳。投资和消费两大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24.8%和18.4%,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呈现从回落走向回稳的态势。
装备制造和轻工双轮驱动 带动工业增速小幅回升
在现阶段,工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月度经济形势分析中,工业经济的走向基本代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走向。
8月份经济数据有一个明显变化值得人们关注,那就是工业增速出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回升。统计显示,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3.9%,增速比上月加快了0.5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比1-7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续下滑以后第一次出现反弹。尽管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的速度反弹幅度并不大,但是其连续3个月稳定在13%-14%之间,表明工业运行趋稳态势比较明显。
分行业看,8月份,39个大类行业全部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纺织业增长11.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6.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8.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8.1%。
增幅超过工业增加值增幅的行业主要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共同特点是同属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对工业贡献较高。
“这是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续下滑后第一次出现反弹,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
今年以来,中国工业增速一路回落,从年初的20.7%回落到7月份的13.4%。虽然这种回落主要是主动调控(如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结果,但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心。
那么,这种局面为什么在8月份出现了变化?盛来运分析认为,从结构上来看,工业增速的回升主要是两大行业带动的,一个是装备制造业,另外一个就是轻工类的行业,由此带动了工业增加值的回升。 例如,受汽车销售好于预期的带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增速从7月份的15.9%回升到8月份的16.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从13.8%回升到14.9%;纺织业增速从11.1%回升至11.6%。
事实上,8月份工业产出触底回升在预料之中。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PMI为51.7%,比上月小幅上升0.5个百分点;季调后为52.6%,与上月持平。8月PMI对应的工业同比为14.6%,季调后的PMI对应的工业同比为14.1%。
预计明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回到中期上升通道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是回稳。从回落走向回稳,主要原因是需求的持续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当前投资、消费、出口表现都不错,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速不会再深度回调。
从出口看,8月份中国出口增速为34.4%,增速虽然比上月略有放缓,但好于预期,人们原本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可能会很快就严重影响中国出口。
从投资看,前8个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8%,增速只比前7个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呈现高位趋稳的状态。
从消费看,8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受汽车消费好于预期推动,消费增速比上月还加快了0.5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用系列指标描绘当前经济形势:股市于今年7月完成“二次探底”;国际CRB指数去年6月完成“二次探底”后今年保持上行趋势;国内PMI指数在见“M”顶且连续4个月下降后出现触底迹象;投资增长仍在减速但下降速率变小;消费在高位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出口今年以来保持高位增长。
陈东琪表示,中国经济增速自今年一季度达到12%后进入“短波下降”,目前处在探底过程的后半段,预计明年二季度回到中期上升通道,不会出现类似日本的“失去10年”。
“本轮探底仍在延续之中,结束取决于政策。”陈东琪强调,下一步要进一步实现制度创新,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打破垄断,减少政府的直接控制。
陈东琪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制度创新为特征启动了50年左右的长波繁荣,目前已走过了32年,还没有结束迹象。第四轮中波上升的主要动力包括居民消费升级、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
陈东琪说,中国经济在完成探底后,将进入持续上升通道,实现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中波繁荣。同时,中国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避免出现一些经济学家担心的“第三次大萧条”。
就宏观经济政策走向,陈东琪说,我国信贷增长从去年10月起逐月下降,短期信贷已具备从“紧操作”转向“稳操作”条件。为了对冲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货币信贷短期措施操作可以逐渐转为“稳操作”,保持流动性均衡增长,防止“小周期下降”演变为“大周期下降”。在美国货币政策超常宽松背景下,启动新一轮利率周期还未到时机。
财政政策方面,陈东琪说,我国目前财政的综合赤字率低,财政收入超常规增长,有能力继续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稳定公共开支增长,采取进一步的结构性减税措施,促使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不过,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形势的复杂性仍要有充分认识。8月份工业增速回升0.5个百分点幅度并不是很大。对于未来中国经济走势,仍然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来源:中国信息报
2010年0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