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是轻工业大省,块状经济特征鲜明,形成了以县(市)为单元的产业格局。发达的专业化市场和物流业、基础雄厚的制造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形成了市场与制造并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浙江海宁皮革产业集群、长兴蓄电池产业集群、永康五金产业集群以及义乌小商品市场,虽然在发展环境、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都表现出强盛的经济活力,在产业集群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归纳出以下共同的特点:
1、 围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理念
随着产业集群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土地资源紧缺、用工成本增加和环境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困扰,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显得更加急迫.。地方政府积极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丰富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主要的发展模式是:一是围绕区域优势产业,打破县(市)地域界限,促进优质资源向产业集群核心区聚集,发展总部经济,促进新型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同时将生产环节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周边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打造跨行政区域的产业带和卫星型产业园区。二是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创造招商引资的软硬件条件,有选择地引进区域外企业,特别是注重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改变集群内的企业构成。同时,通过引导已有骨干企业入园发展,实施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土地、生产和管理集约。
2、结合区域特点,拓展发展路径
为了破解产业集群内大量同类生产企业聚集,同质现象严重,竞争大于合作,价格竞争过度的难题,当地政府积极拓展产业发展路径,主要的做法,一是在巩固优势产业地位的同时,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的控制力和全产业链的综合贡献率。二是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根据自身优势,细分市场,进一步明确市场主攻方向,精耕细作,在某一领域形成品牌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三是大力规范和发展专业市场,以商促工,以工带商。随着产业集群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在政府的主导下,原有的专业化市场迅速向综合型专业市场转变,市场覆盖了整个产业链产品,规模效益进一步体现。
3、注重平台建设,提供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把产业集群公共平台建设视为己任,舍得投入,取得了实效。一是统筹规划,集中已有的社会资源,通过资产重组,组建服务型经营实体,开展社会化服务。长兴绿色动力检测中心就是由政府部分投资,与原商检实验室共同组建的综合性检测机构,其技术装备和检测能力国内领先。二是支持行业共性技术创新,扶持科技创新园、企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向社会提供服务。三是与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合办新技术实验基地、职业培训中心等科技和教育服务机构,实现资源对接。四是加强物流、通关、会展等社会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在永康由政府投资兴建的产品展示中心,常年为骨干龙头企业提供展台,把旅游资源与工业产品推介巧妙地融为一体。
4、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区域品牌
区域品牌建设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是区域品牌建设力度空前,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施政理念。二是区域品牌营销内容更加丰富,地方特色产业与旅游资源,区域品牌建设与区域形象塑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皮革城”、“中国五金城”早已分别成为海宁市、永康市的代名词。
产业集群建设在转型升级中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在与上述地区政府官员、企业家代表座谈时,大家在对国内经济发展表示出足够的信心,也对影响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表示担忧。如大宗原材料价格走高,汇率升值预期增加,排污处罚力度加强、节能环保压力加大,劳动力价格提升,国际贸易壁垒形势趋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集中显现,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一些行业产能继续盲目扩张,供需矛盾突出,恶性竞争加剧,价格战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制约了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是破解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需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需要行业协会的组织和管理,也需要广大企业的广泛参与。需要在认真总结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发挥各方面的智慧,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营造更加有力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环境。期盼着有力度的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政策出台。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 刘向军
2010年0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