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走品牌之路提升竞争力

——中国商品国际形象调查(上)

  中国风力发电设备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欢迎。图为正在港口等待装船的风电设备。  

  中国知名品牌全聚德进驻韩国首尔某超市。  

  6月28日世界品牌大会在北京召开。

  影响力扩大

  吸引消费者的原因,主要还是物美价廉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海外,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甚至成为一些普通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简洁耐用的中国商品已融入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正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一家商场购物的艾利·莫里斯说,“中国的商品真的是价廉物美。家电、服装、箱包、文具等等,都很实用,质量也都不错。”

  在埃及开罗市内的各大卖场和商业中心,来自中国的商品琳琅满目。开罗大学二年级学生艾哈迈德·卡利姆说:“离开中国商品,很多人会感到不便。”

  西班牙马德里一家公司职员米格尔认为,中国产品总的印象还好,华人商店遍布西班牙,是他夫人购物必去的地方,这些商店家用货品很全,日常生活品无所不包,质量一般还可以,最大特点是价格便宜。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以超常的速度不断刷新着纪录,成为全球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据美国方面的测算,廉价的“中国制造”近几年里为美国的消费者减少了7000亿美元的支出,为美国提供了400多万个就业机会。

  合理的价格、不断提升的质量,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各国民众的消费观念也发生着变化,这些促使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制造”。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副教授杰里米·史密斯说,“很多年前,我们购物很重视挑选品牌。而现在澳大利亚商场里很多商品都产自中国,人们在选购商品前不再特意关注它的产地,因为它们与澳大利亚或者美国制造的没有什么区别,唯一要挑的就是看合适不合适”。

  技术含量提高

  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成为一个日渐明晰的趋势

  虽然仍有不少外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商品走的是低端路线,但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中国商品正逐步进入国外超市和商场,一些中国企业及其品牌正在慢慢为世界所了解。

  美国银行家斯蒂芬·普尔家里使用的是海尔冰箱,他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品牌走向世界的阶段。联想、海尔、华为,这些都是知名品牌。

  俄罗斯小伙子亚历山大是一位中国车迷,两年前他购买了一辆奇瑞牌小汽车,他还加入了中国汽车俱乐部。他说,中国车漂亮,舒适,与欧美国家的同类车相比,价格便宜得多,适合他这样的上班族。亚历山大认为,中国的长城汽车也不错。去年夏天,他到中国旅游过一次,发现中国好的汽车品牌还有不少。

  提起中国商品“从无到有、声名渐响”的过程,埃及三角洲集团宏观市场分析师萨义德·马尔万认为,中国早期销往非洲的商品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品牌概念较为模糊,消费者只是笼统地将所有来自中国的商品称为“中国制造”。而如今,普通家庭主妇法蒂玛已经一口能够说出海信电视机和海尔空调。另外,法蒂玛的先生近期打算换一辆新车,而中国车也成为首选目标。

  中国的一些高技术产品也进入了欧洲。西班牙马德里市政府“全球马德里”战略办公室总协调员伊格纳西奥是一名同中国交往较多的西班牙人。他说,西班牙普通民众认识中国,是从在西班牙的华人百货店和中餐馆开始的。近些年,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不少西班牙人已经知道,中国正在生产许多高质量的产品,一些中国高技术公司和品牌已经被西班牙人知晓和喜爱,如华为、中兴、联想等等。此外,中国企业收购欧洲和西方的汽车品牌,引起人们关注。在人们的心目中,中国已经越来越不是过去那种生产低档货的形象了,而是越来越把中国视为一个出产高品质产品的国家。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这是一个日益发展的趋势。

  产品质量可靠

  商家和消费者不仅关注品牌,更看重产品质量

  十几年前,澳大利亚消费者大多只认日本和欧美的一些知名品牌,如索尼、东芝、松下、飞利浦、惠普等。这些知名品牌商品虽然价格相对高一些,但好使耐用。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中国的联想、海尔、长虹、康佳等电器产品异军突起,名声大振,在消费者中享有越来越高的声誉。

  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不少中国制造其实也是“世界制造”。2009年11月30日,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全球广告,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在美国有线新闻网播出的一则30秒商业广告中,传递的正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产品其实也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事实。

  澳大利亚哈维诺曼大型家具、电器连锁商场电器部经理帕特里克·默莱汉说,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和技术转让日益普遍,几乎所有的世界品牌都纷纷走出原产地,在异国他乡落户,其中很多落户于中国,因为中国的投资环境良好,而且劳动力价格低廉。现在,商场内几乎所有笔记本电脑和大部分白色电器都来自中国,有的是中国的自主品牌,有的是国际品牌。他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和工艺水平的提高,在中国生产的国际品牌与这些品牌的本土产品没有任何区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家和消费者不仅关注品牌,更看重产品质量。实用而高质量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质量不好的产品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知名度提升

  对于品牌忠诚度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各地的商场、商店和市场上都能买到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和商品匮乏年代情况不同的是,许多俄罗斯人开始关注中国知名厂家生产的名牌商品。米哈伊尔是莫斯科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他的公司专门经营中国制造的时尚女包。在他看来,如今中国强大了,“中国制造”本身就是一个响亮的品牌。

  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一些国际知名品牌而言,对中国品牌的了解局限在同中国交往较多或了解较多的人士中,普通百姓对中国品牌认识度仍存在较大不足。美国大学英语教授梅耶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我经常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不过很抱歉一下子想不起这些商品的名字。我前不久还买了一个中国品牌的帐篷,用得也不错,就是不出名。”

  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帕特里克·默莱汉认为,品牌,从广义上讲,代表商品的性能、质量、知名度,以及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和地位;深层而言,反映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形象。

  品牌的概念早已被美日和欧洲发达国家广泛使用,日本精益求精、美国崇尚创新、法国追求时尚、德国追求完美主义等,这些国家对品牌形象有着准确的定位,并且通过大众传媒和现代营销手段不断强化国际消费者的认知,从而把这种认知延伸到其制造的产品中去,扩展品牌的巨大价值。美国退休职员安·吉尔格直言,“我所知道的品牌就是德国汽车、法国酒,以及比利时巧克力等。普通人都是通过广告了解产品的,但在美国很少看到介绍中国商品的广告。”

  对于品牌忠诚度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中国品牌开始走向世界,今后的发展潜力巨大。

  西班牙名牌论坛总干事奥特罗说,“推广很重要,同时必须特别注重产品质量,努力呵护自己的品牌,出了质量问题对品牌形象冲击太大了,比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在西班牙人中形象大受损害。中国品牌提升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这是今后的任务。当前,中国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的企业发展了,竞争力提高了,涌现了不少品牌。从长远来看,同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竞争,中国品牌前景广阔”。

  (本报记者张金江、李景卫、管克江、张光政、李潇、刘仲华、牛瑞飞)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年07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