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第107届广交会上,自主创新开始领唱,各类参展商,纷纷展示着证明自身实力的自主品牌。据北京交易团介绍,本届广交会295家北京参展企业中,70%以上都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
进入2010年,中国制造领域捷报频传。大到核电、汽车,小到电子书、鞋子,这些制造领域都涌现出一批创造“新军”。专家指出,这样一支“新军”,领转型升级风气之先,催生中国制造中的创造基因,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制造不只是“中国加工”
每一次危机之后,都会带来一个巨大的机会,引发创新变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李义平教授说,因为危机淘汰了很多落后的,再一次占领市场的时候必须是先进的。
上过商务部推广“中国制造”的海外宣传片的福建洛弛制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国际制鞋界颇为知名。不过,洛弛并未满足于此,他们花重金引进国际知名的设计师,推出自己的品牌clorts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这与我们一直坚持‘以设计创新抢占市场空间’的理念分不开。”总经理陈英洪说:“通过加大研发和设计的投入,变制造为创造,我们要竞争企业实力,而不仅仅比广告影响力。”
创新内生需要很长时间培育,因此创新外引成了许多企业的理性选择,也被认为是催化创新内生的一种手段。
一直深受设计“短板”困扰的“中国文具生产基地”——浙江宁海县,也借助“潘天寿艺术设计”大赛平台,吸引全国众多设计人才与企业前来角逐,不但考察人才,还能按需选才,为企业注入设计、创新基因。近年来,宁海文具转型升级,逐步走出贴牌加工阶段。
中国高铁技术远走委内瑞拉、土耳其,备受美国、俄罗斯等国瞩目;汉王手写识别技术广泛应用在诺基亚、三星、索尼等品牌手机中;无锡尚德凭借太阳能技术短期内成为低碳经济的先锋……中国制造的创造新军,正用他们的成绩向世界宣告:中国制造不只是中国加工。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表示,中国制造里面就有创造,不能简单把制造和创造两个东西分开。有人认为中国制造是中国卖苦力搞出来的,实际上中国制造也有很多的中国创造,有中国的专利和高科技的环节在里面。
“新军”突起,大部队能跟上吗?
国际金融危机来袭,冲击最大的是我国出口——中国制造的一个命脉。记者也发现,那些技术过硬、创新不断的企业,订单仍然不断,国际需求依然不减。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此外,近年来,许多国家以中国制造廉价为借口,制造贸易摩擦。近日,美国又将国内失业率高企归咎于因中国制造物美价廉导致的外贸逆差,要求人民币升值。
因此,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加快转型升级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制造的“先锋”已然出发,但问题是,大部队能跟上吗?
首先要看看中国制造的家底。3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统计报告称,2009年中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份额达到15.6%,居世界第二。而美国则以19%的份额仍是全球首位。但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生产性服务相对落后。
不过,“破茧”的力量正在积蓄。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介绍,中国在若干重大基础科学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并且,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知识生产国。
同时,胡鞍钢还提醒到,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路径依赖的习惯作用。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专家指出,中国制造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龙永图表示,以前我们制造业就是一个加工环节,现在要建立一个开放型的中国制造业,即从加工环节推向到上下游,比如设计、包装、营销、咨询、零售、批发、物流整个完整的产业链。
专家判断,中央有决心,企业有动力,中国制造必然会不断内生创新基因,整体实现转型升级,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全军突进。
返回目录放大缩小全文复制上一篇下一篇
在刚刚落幕的第107届广交会上,自主创新开始领唱,各类参展商,纷纷展示着证明自身实力的自主品牌。据北京交易团介绍,本届广交会295家北京参展企业中,70%以上都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
进入2010年,中国制造领域捷报频传。大到核电、汽车,小到电子书、鞋子,这些制造领域都涌现出一批创造“新军”。专家指出,这样一支“新军”,领转型升级风气之先,催生中国制造中的创造基因,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制造不只是“中国加工”
每一次危机之后,都会带来一个巨大的机会,引发创新变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李义平教授说,因为危机淘汰了很多落后的,再一次占领市场的时候必须是先进的。
上过商务部推广“中国制造”的海外宣传片的福建洛弛制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国际制鞋界颇为知名。不过,洛弛并未满足于此,他们花重金引进国际知名的设计师,推出自己的品牌clorts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这与我们一直坚持‘以设计创新抢占市场空间’的理念分不开。”总经理陈英洪说:“通过加大研发和设计的投入,变制造为创造,我们要竞争企业实力,而不仅仅比广告影响力。”
创新内生需要很长时间培育,因此创新外引成了许多企业的理性选择,也被认为是催化创新内生的一种手段。
一直深受设计“短板”困扰的“中国文具生产基地”——浙江宁海县,也借助“潘天寿艺术设计”大赛平台,吸引全国众多设计人才与企业前来角逐,不但考察人才,还能按需选才,为企业注入设计、创新基因。近年来,宁海文具转型升级,逐步走出贴牌加工阶段。
中国高铁技术远走委内瑞拉、土耳其,备受美国、俄罗斯等国瞩目;汉王手写识别技术广泛应用在诺基亚、三星、索尼等品牌手机中;无锡尚德凭借太阳能技术短期内成为低碳经济的先锋……中国制造的创造新军,正用他们的成绩向世界宣告:中国制造不只是中国加工。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表示,中国制造里面就有创造,不能简单把制造和创造两个东西分开。有人认为中国制造是中国卖苦力搞出来的,实际上中国制造也有很多的中国创造,有中国的专利和高科技的环节在里面。
“新军”突起,大部队能跟上吗?
国际金融危机来袭,冲击最大的是我国出口——中国制造的一个命脉。记者也发现,那些技术过硬、创新不断的企业,订单仍然不断,国际需求依然不减。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此外,近年来,许多国家以中国制造廉价为借口,制造贸易摩擦。近日,美国又将国内失业率高企归咎于因中国制造物美价廉导致的外贸逆差,要求人民币升值。
因此,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加快转型升级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制造的“先锋”已然出发,但问题是,大部队能跟上吗?
首先要看看中国制造的家底。3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统计报告称,2009年中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份额达到15.6%,居世界第二。而美国则以19%的份额仍是全球首位。但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生产性服务相对落后。
不过,“破茧”的力量正在积蓄。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介绍,中国在若干重大基础科学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并且,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知识生产国。
同时,胡鞍钢还提醒到,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路径依赖的习惯作用。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专家指出,中国制造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龙永图表示,以前我们制造业就是一个加工环节,现在要建立一个开放型的中国制造业,即从加工环节推向到上下游,比如设计、包装、营销、咨询、零售、批发、物流整个完整的产业链。
专家判断,中央有决心,企业有动力,中国制造必然会不断内生创新基因,整体实现转型升级,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全军突进。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
2010年0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