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浅析圆珠笔和笔芯进出口情况

    去年,据我国海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制笔行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十五个大类品种产品,进出口数量总体有所下降,其中圆珠笔出口为73.9亿支,同比下降16.62%,进口0.52亿支,同比增长23,81%:圆珠笔笔芯出口为3.39亿支同比下降25.58%,进口0.78亿支,同比下降38.58%.从统计数据反映;我国仍然是圆珠笔类产品出口销售大国,但从产品进出口数量比值仔细分析来看,圆珠笔类成品笔为7:1000,而圆珠笔笔芯为230:1000,两者比值差之大,究其原因,理应引起我国制笔行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圆珠笔笔芯,乃是圆珠笔的心脏部件,是制笔的核心技术所在,许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以标有“made in china”的笔类产品走向世界各个角落而倍感自豪。反之,在体现制笔核心技术一笔芯方面,我们每年却要进口那么多的数量,几乎又成了进口大国。这种状况持续多年,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整个行业的深刻反思……。

    作为传统书写工具的主导产品之—--圆珠笔类产品,经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里程,早已被全世界范围内极大多数人认可,并广泛使用,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已经派生出诸多圆珠笔的系列新产品、新品种。例如,水性圆珠笔系列、中性墨水圆珠笔系列、中粘度油墨圆珠笔(俗称中油笔)可擦性油墨(墨水)圆珠笔及加压油墨圆珠笔等等。这些产品的诞生,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油墨圆珠笔的笔芯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改善了圆珠笔的书写功能,扩大了圆珠笔的使用范围。其中,水性圆珠笔的笔芯在设计和制造中,选用了水溶性墨水替代了传统的醇溶性油墨并在笔芯墨(水)结构原理上进行了革新,部分参照采用传统的自来水笔或水性记号笔的出墨(水)结构原理,通过优化组合使产品在书写性能及适用范围都获得了较大的提升;而中性墨水圆珠笔和笔芯则在传统油性圆珠笔的基础上选用了较低粘度的油墨--接近墨水,配装相对耐腐蚀,耐磨损性能更好的镍白铜或不锈钢材质球座体与碳化钨球珠的笔头,从而使书写更流利、舒适……。

    诸如此类的创新涉及原材料,加工装备及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综合基础水平,尽管这些年,我国制笔行业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方面化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制造和出口销售了大量的类似产品。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企业在生产和加工类似产品过程中无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产原材料专业配套性相对较差

    传统的铅黄铜材质笔头球座体己基本不适用水性圆珠笔及中性墨水圆珠笔的制造要求,其腐蚀性及耐磨性相对较差,目前广泛应用的基本都是镍白铜或不锈钢材质。而我们国家尚无理想的原材料适用制笔行业的选用,少数有能力加工或生产:类似的企业,基本依赖进口原材料,尤其是易切削不锈钢线材,包括相应的部分加工刃具或刃具坯料。由于笔类产品是毛利率相对较低的制造产业,因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增加。大多数企业在生产制造类似笔芯时往往选择放弃,必要时则选择从行业内采购或直接进口。

    2.加工手段的局限性

    我国制笔行业传统的单机加工手段已经很难适应镍白铜或不锈钢笔头的加工生产,目前少数有条件的企业,一般都采用瑞士MlKRON公司的45工位设备一次加工成型。由于进口多工位设备一般都是企业根据产品市场需求情况及企业自身条件而自行引进的,在国内制笔行业,引进数量有限,且分布较散,有些企业对如何有效使用和维护保养进口设备及需要配置具有一定专业技术人员方面缺乏高度认识与重视。前些年,国内制笔行业曾立项对瑞士MIKRON公司的45工位设备组织引进翻版研制攻关,历经近十年,终因种种原因,未获成功。另外,随着绝大多数国有制笔企业的改制或重组,导致了一部分先期引进的类似专业加工设备的闲置或报废,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失或荒废,而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纯民营企业),面对使用进口多工位设备的技术难度及相对较高的制造成本望而却步,只能死抱传统落后加工装备生产相对中、低档次的产品,维持生计。

    3. 配套油墨(墨水)行业发展的滞后

    目前我国生产的水性墨水圆珠笔及中性墨水圆珠笔所使用的油墨(墨水)基本上还没有实现国产化。绝大多数相对高档质优的产品均采用进口油墨(墨水),尤其是出口产品几乎没有使用国产油墨(墨水)的情况。尽管相关油墨(墨水)行业进行了立项攻关多年,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与国外同行质优产品比较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制笔行业的创新和发展。由此可见,我国每年油墨(墨水)进口量一直大于出口量的状态也就在所难免。

    综合上面所述,我们不难看到问题所在,尽管我们每年各类圆珠笔成品出口量相对其他产品高居榜首,但是在这些出口的成品中,又有多少笔芯或制造笔芯所采用的笔头或油墨(墨水)是采用自制的呢?作为中国制笔行业的同仁,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创建制笔强国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2010年,正值我们落实中国制笔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之际,面对我国制笔行业的现状及世界制笔业的发展趋势,我们一定要坚持深入学习与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正视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营造中国制笔行业的新局面,中国制笔人任重而道远。


2010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