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轻工行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方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取得了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决定性的成果。从2009年4季度轻工业经济运行数据分析,全行业已经实现了V型反转,全面进入了恢复性增长和效益回升的阶段。上述成果来之不易,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上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全行业上下的共同努力,其中国家出台的各项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轻工标准与质量》杂志社推出“2009年度对轻工业发展具有深度影响的十大要闻”,把它作为一份新年礼物,回馈给广大读者。
一、《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明确了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轻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会议认为:“轻工业是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振兴轻工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扩大城乡市场需求,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资助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走绿色生态质量安全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之路。”2009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轻工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优势的产业,为轻工业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标志着轻工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二、2008年下半年以来五次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轻工出口企业得到政策普惠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先后五次提高了出口商品退税率,退税目录中涵盖了轻工业中的玩具、工艺美术、家具、家用电器、钟表、皮革、日用杂品、五金制品、日用化工、食品、轻工机械、照明电器、电池、日用玻璃、羽绒制品、自行车、眼镜、造纸、文体用品、日用陶瓷等众多行业的产品。轻工业成为最大的政策受益群体,广大轻工出口企业得到了政策普惠,对缓解轻工出口企业的经营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短时间内,国家多次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政策力度空前。不仅减少了出口企业的税收负担,缓解了出口企业的经营困难,而且提振了出口企业的信心,对改变产品出口过度下滑局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出台,促进家电市场消费和产品升级
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鼓励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措施。会议决定,采用政策补贴方式,鼓励家电“以旧换新”。2009年6月28日,财政部等七部委出台了《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标志着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正是启动。
有关部门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0日,9个试点省市采取“以旧换新”方式,共销售五大类家电商品360.2万台,其中多为中高档产品,销售额140.9亿元,约占此类商品销售额的1/3,约占家电商品总销售额的1/5。
家电“以旧换新”是继“家电下乡”政策措施后,国家为拉动城市消费而出台的又一个重大的政策利好。“以旧换新”政策措施,不仅对拉动消费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在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节能减排、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政府引导消费,创新消费模式的一次成功的尝试。随着产品“以旧换新”的范围、品种扩大,将有更多的企业受惠。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轻工企业发展获重大利好
2009年8月2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问题。会议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切实环节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等问题摆上政府议程。2009年9月1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意见》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上实现了政策突破,把解决中小企业当前困难与谋划长远发展结合,把临时措施与制度建设结合,从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和扩大各种专项基金等方面营造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帮助中小企业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轻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中小企业占轻工企业总数高达98%,《意见》的出台对轻工业发展的将产生重大影响。
五、建国六十年纪念活动隆重热烈,轻工业改革和发展成果令世人瞩目
9月2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召开的“经典中国,辉煌60年”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步正发会长全面回顾了轻工业发展历程,介绍了轻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了轻工业发展的宝贵经验。经过60年的发展,轻工业形成了门类齐全,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全球轻工产品制造基地,以及很多轻工商品的国际制造和采购中心,重要的国际贸易集散地和供应地;不仅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产品还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
轻工行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轻工业改革和发展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全行业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斗志,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心。
六、轻工业经济运行实现V型反转,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取得决定性成果
在国家拉动内需政策措施的推动下,自2009年6月份以来,轻工行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表现出生产增速逐月提高,出口额振荡上行,行业利润增长提速,效益增幅高于产值增幅的可喜变化。2009年1~11月份,轻工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671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11月当月,轻工行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7%,月增幅连续6个月保持10%以上;轻工产品累计出口额2485.5亿美元,同比负增长11.9%,降幅比1~10月收窄0.7个百分点;轻工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利税7719.5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实现利润4909.9亿元,同比增长24.6%。
轻工行业认真贯彻“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方针,群策群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2009年4季度轻工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行业运行实现了V型反转,进入了恢复性增长和效益回升的阶段。
七、轻工区域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中西部地区轻工业发展再提速
经历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历练,轻工行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增速明显。2009年1~11月,轻工总产值累计增幅达20%以上的省区全部位于中西部地区,其中,湖北、西藏、四川、安徽的增幅达30%以上,在东部沿海地区开始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在轻工产业转移中寻求到了区域发展的新机遇。
自2008年起,轻工业区域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9年在蒙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环境下,中西部地区的轻工业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成为一大亮点,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一个显著标志。区域结构调整表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产业转移中实现了产业升级。
八、欧盟继续对输欧中国鞋类制裁,轻工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形势严峻
2009年12月22日,欧盟决议继续对中国皮鞋征收9.7%~16.5%的反倾销税,为时15个月。我国政府坚决反对欧方以任何形式延长该案的反倾销措施,就此上诉WTO争端解决机制,并采取相应措施切实维护中国产业的合法权益。自2005年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开展反倾销调查以来,整个案件经历了反倾销初裁、反倾销终裁和日落复审程序,征税期达到5年,成为轻工行业蒙受国际反倾销损害的典型案例。欧盟执意延长对中国产皮鞋的反倾销措施,显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有加剧之势。
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1月~2009年11月,在国外对华启动的132起反倾销调查中,涉及轻工产品的案件数为35起,位居各行业之首,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灾区。这种状况近期内不会改变,并有向常态化发展的趋势,轻工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磨擦的形势依然严峻。
九、《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指导意见》出台,协会与政府工作机制得到确立
2009年3月31日,工信部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政府和行业协会协作关系、明确了行业协会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的功能。《意见》提出,政府主管部门主要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宏观指导产业发展,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把协会作为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的重要支撑,切实将一些适宜于协会开展的工作委托给协会。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行业协会发挥熟悉行业情况、联系企业密切的特点,在开展行业情况调查、反映企业困难和诉求、提出政策建议、落实产业规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的显现。《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政府与行业协会工作机制得到确立,向“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管理有序、有为有位”方向迈出坚实一步。
十、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成焦点,轻工业面临“低碳经济”挑战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一场关于碳排放量的磋商在各国政府之间悄然展开。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做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庄严承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据悉,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将对低碳经济概念进行界定,规划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已经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主题,低碳生活成为消费者追求的目标。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引发消费理念、生活方式的变革,加速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终结。“绿色”、“低碳”、“环保”、“循环经济”将成为新一轮市场竞争的焦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气候变化适应型”将成为企业的基本特征;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温室气体,将成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迎接“低碳经济”时代,轻工业任重道远。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2010年0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