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开拓东盟国际市场实行资源合理配置

    一个拥有19亿人口经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2009下半年以来,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经济生活。期间,中国先后与东盟各国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服务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这些积极推进合作开放的举措已引起海内外的关注,作为这个自由贸易区的任何一员都受益匪浅。今天中国政府逆流而上,进一步推进东亚投资自由化的合作进程,以此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东盟国家的政府一起,即使在危机困扰的环境下依然坚持自由贸易、投资的开放心态和互利互赢的发展理念。这种合作模式的推动下,必然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经济效果。

    首先,能够摆脱发达国家目前单边主导的WT0合作模式,而以东亚这种切合各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所推进的互利互赢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方式产生了如期的效果。因为:WT0框架下,贸易和投资协定在目前东西方发展阶段截然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一样的标准:确实不利于像东亚和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于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不
配合”行为(事实上无法配合)而采取“报复性”的制裁措施(贸易或投资保护主义)更是破坏了互相之间协调解决的合作基础。中国和东亚之间发展差距较小,这些年来产业分工格局不断趋于稳定(中国从东盟进口生产要素资源和中间产品,然后在本地加工和再创造,最后我们将商品销售到欧美市场),互补特征日益明显。

    其次,中国在危机中提供东盟国家克服出口困难的外部环境,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活力,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虽然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和投资比起东盟国家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无论从绝对的规模还是人均的规模来看,都是我们在为他们“提供”财富。但是,与东盟签订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协定,由于互相之间都给予了对方应有的“市场经济地位”,所以,至少会带来中国“边境贸易”的活跃,由此会使我们泛珠三角经济圈能够尽早摆脱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的增长困境。另一方面,对东盟的“贸易逆差”也有利于今后我们在这个地区率先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有利于中资企业今后去大范围地打开东盟国家的市场以降低其国内的生产成本和由于贸易摩擦所产生的交易成本。

    第三,  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良性竞争效果的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中国加快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也有利于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为发挥WT0合作机制的效率而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同等的竞争能力和竞争机制对改善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和制度环境反而比和发达的市场国家之间处于“不对等的竞争”格局更加有效,更加“深入人心”。

    综上,我们制笔企业要积极利用这个机遇,抱团开拓东盟国际市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借近缘的地域以及良好东盟国际环境,积极进行制笔行业所必需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摆脱国际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顺势走向稳步发展。


2010年02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