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经营战略和细致工作是反倾销成败的关键

    中国第一铅笔股份有限公司(现改名为老凤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1992年上市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本2.76亿元。公司的产品有“中华”、“长城”牌木制铅笔和“老凤祥”牌黄金珠宝饰品。2009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利润2.5亿元。全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已成定局,这将成为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遇到了有很多困扰,其中国外反倾销诉讼是铅笔产业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今年我们木制铅笔产量将突破15亿支,产品50%左右出口,年创汇2000万美元,其中对美国出口约占80%。公司产品出口从60万美元做起,到现在的2000万美元,成为中国最大的铅笔出口商。随着出口贸易特别是对美国出口的迅速发展,反倾销诉讼也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严重威胁。很多类似企业应该也碰到了相同的问题,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保证产业安全,保持企业发展、稳定职工就业是我们面对的共同问题。

    下面我结合企业反倾销应诉的情况谈几点体会和想法。

    一、公司应对美国铅笔反倾销案应诉情况和三点体会。

    我公司应对美国铅笔反倾销案诉讼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经历十六年之久。期间双方鏖战不止,结果基本上是我公司以低税率胜诉,还两次得到年度复审“零税率”。2008年经过又一轮的较量,美国商务部已经正式做出终裁,裁定我公司执行的年度单独税率为10.41%,远低于114.9%的普遍性税率,为全国应诉企业最低。这一具有竞争力的税率,已经为公司赢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除了全球零售连锁巨头沃尔玛公司已成为公司战略合作伙伴外,不少世界知名文具经销商纷纷提前与公司落实明年的出口订单。这样自然使公司在选择客户上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在价格谈判中也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预计明年铅笔出口量将会刷新今年创下的记录,将大大提升笔类文具产业的竞争优势和盈利水平。

    在公司多次参加应诉后,我们对反倾销工作也有了一些体会。

    l、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和行业协会的平台、桥梁作用,是企业反倾销工作的坚实依靠。

    1993年,当我们第一次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还是一个连反倾销是什么都不太清楚的外行,对要不要应诉,怎样应诉,能不能成功,心里确实没底。尤其是在此之前,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胜少败多”的客观事实,使行业绝大多数企业纷纷退缩,不敢应诉。

    在要不要打这场官司的关键时刻,上海市商务委、制笔协会、轻工商会等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从反倾销的背景、意义、应诉技巧、应诉和不应诉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甚至如何聘请律师等各个方面给予了企业大力的帮助、支持和指导,公司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了应诉的决定。

    我们认为,中铅公司从1935年建厂,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来之不易,我们有责任维护我们的产业安全,也有责任保护和发展中国民族品牌,公司更有责任通过开拓市场,发展出口,追求利润最大化,维护股东权益,维护职工就业的稳定。

    从1993年初次应诉到如今,整整十六年时间,在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一贯支持下,我们始终没有停止过与美国同行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交涉,在交涉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代价,换来的则是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实践证明,中铅公司的反倾销工作,没有政府和协会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结果。

    2、反倾销税率高低的两大关键要素:出口价格和产品消耗,促使企业采取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众所周知,在计算倾销税率时,出口价格是决定倾销幅度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对外贸易中,我们不采取低价策略,坚持靠质量取胜,以质定价,争取最好的出口价格,坚决抵制同行自相残杀,搞低价出口。多年来,我们靠质量、信誉和服务,培育和发展我们的海外客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出口和利润的同步快速增长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同时,在企业内部围绕如何降低产品消耗这条主线,不断加强企业管理,从生产流程的节点控制,生产工艺的改进,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着手,经过不懈的努力,很多工序的消耗已经领先于行业水平,为反倾销应诉成功奠定了基础。

    可以这么说,反倾销从另一个方面促使企业走上了一个良性发展  的道路。

    3、反倾销应诉的技巧是反倾销应诉成功的保证。

    反倾销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作,涉及到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稍有差错就可能带来败诉,因此必须注意每一个环节。为此我公司专门为反倾销建立了一套工作程序和相应的工作班子,明确了工作职责,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又相互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了反倾销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外聘请有专业水准、有经验,特别是在反倾销诉讼、国有诉讼经验,并有良好职业操守的律师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律师会很好的把握中国和反倾销诉讼国的法律规定,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能将中国企业的情况在不违反双方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按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解决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交流障碍。同时在他的指导下,企业在具体工作中将会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认为除了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以外,正确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细致的工作是应对反倾销诉讼最有力的武器,也是胜诉最基本的保障。

    二、两点建议

    1、行业协会在支持中国企业积极应诉的同时,建议可以充分利用行业的平台,整合行业的资源或以行业的名义,加强国际国内行业间的沟通,减少贸易摩擦。

    很多中国的企业面对“两反两保”案件时,是一种无奈的心情,除了费用、精力之外,还有缺少相应的依靠,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是孤军奋战,是完全被动的。如果以一个企业之力去对抗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国家,胜败是不言而喻。

    所以在世界经济疲软的状况尚未完全恢复,国际上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问题尚未解决,中国又是一个产能过剩的制造业大国的今天,贸易摩擦是目前不可避免的现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除了中国政府的努力外,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利用非官方的身份,在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今天发挥更大的作用。

    (1)加强行业协会的权威性。建议各级政府在支持应诉企业的过程中听取行业协会的意见。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情况,而行业协会是最了解本行业的情况,对怎样支持比较有发言权。行业协会能为企业谋利了,威信自然就有了,就能发挥其在“两反两保”案件时的特殊作用了。

    (2)加强行业价格,特别是出口价格的协调和监控,抵制无序竞争。建议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制约,对产品的主要原料实行行业集中采购,甚至是行业集中进口,降低原料成本,对不执行行业价格策略的企业采取不供应低价原料的方法进行制约。

    (3)收集相关国际行业的信息,特别是与“两反两保”案件有关的信息,服务企业。

    (4)加强与各地政府协调,取缔假货。

    2、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宏观管理者,在重视贸易摩擦的同时,建议加强政策的引导和加大对涉案企业的扶持力度。

    (1)建议由政府协调,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  “三位一体”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和预警机制,加强产业的宏观调控。

    (2)建议各级政府加大扶持政策的力度,从多个方面对涉案企业进行扶持,尤其对行业贡献突出的企业要重点支持,使企业有充分的信心去应对挑战。


2009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