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浙企是北京奥运营销赛场的“冠军”。
奥运会比赛的主场馆“鸟巢”,钢结构是精工钢构建的,看台由浙江大丰完成;水立方的水处理技术来自绍兴金泰;运动员获奖穿的皮鞋是奥康的,受颁的丝绸纪念品产自万事利集团;裁判记录用的文具是贝发提供,而恢宏的开幕式、闭幕式的电力保障使用的是天安集团的输变电产品……
一年后,面对伦敦奥运会的500亿大商机,许多浙商却选择了犹豫……但我们毫不怀疑浙江中小企业寻找和摸索“道路”的能力。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笼罩下,越来越多的浙江商人将目光瞄准了国内市场、瞄准了上海世博会……
一周年,浙商挣到了什么?多数是无形资产
浙商在北京奥运威风八面的背后,是不菲的奥运营销代价。奥康为奥运营销投入了3个亿,按照奥康皮鞋400元一双的均价来算,这个投入相当于要卖掉75万双皮鞋。同样的,为取得首个奥运会袜业独家供应商的资格,梦娜缴纳了500万美元的费用,加上广告投入和配套的营销,总计1亿元左右,这对于2006年全年销售10亿元袜子的企业而言,无疑于是一场奥运营销的“豪赌”。
有统计表明,在1984年奥运会正式商业化之后,直至2004年累计的144家奥运会合作伙伴中,只有约30%的企业是在奥运项目上盈利的。剩余70%的企业在奥运会结束后,也结束了其短期的奥运价值收益。再加上今年上半年的金融风暴,这些都让人为这些奥运明星企业捏了一把汗。
“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在企业融资方面也会有帮助。”浙江梦娜针织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宗谷音认为这笔钱花得很合算。在成为北京奥运会供应商后,梦娜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等收入囊中,成为业内少有的标杆企业。宗谷音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显然跟梦娜搭着奥运的快车密不可分。
2012年的伦敦奥运,浙商去不去?
“奥运会就像一辆豪华客车,要不要花大价钱搭车是个问题,上车了怎么抢位子更是个问题。”在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看来,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要一窝蜂地去抢奥运营销。
在伦敦奥组委官方网站公布的消息显示,2012年的奥运会预计将有7000份直接合同以及由此带来的供应链,总共可能产生出7.5万个商业投资机会,带来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00多亿元)的商机。面对如此诱人的大蛋糕,浙商曾经跃跃欲试,但5月底前往考察伦敦奥运会的浙江企业,实际成行的却少于预期。
“奥康可能暂时会搁置伦敦奥运会计划。”奥康集团宣传部王海龙表示。早前,奥康曾信誓旦旦地为进军2012年奥运会做筹备,但金融危机和反倾销的影响,让奥康的海外订单出现了下滑,也让这家原先希望借助伦敦奥运会开拓海外市场的生产企业开始“犹豫”。
无独有偶,万事利集团负责对外联络的薛思思也表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们的出口形势不是很好,也就没有必要通过伦敦奥运会宣传了。”据悉,大多数赞助过北京奥运会,或者成为北京奥运会特许经营商的浙江企业,如贝发集团、均瑶集团、等,目前都暂时搁置了自己的伦敦奥运会计划。
眼前与门前的世博会 浙商正在愉快地分享“蛋糕”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虽然没有激发浙商赞助伦敦奥运会的热情,不过却坚定了他们借助国内大型盛会这个平台来宣传自己的决心。此前,作为北京国际新闻中心的歌华开元酒店,正是借北京奥运会的东风在北京站稳了脚跟。面对在家门口的上海世博会,浙江企业自然不甘落后。
实际上,面对多达100多项的世博会园区建设工程,嗅觉灵敏的浙江企业早就开始行动了。2006年底,上市公司浙江宏润建设就发布公告称,他们在世博会园区接下了近10亿元的工程。已经结束的中国馆中地区馆的钢结构,是由位于萧山的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
同时,世博会带来的商机,也让身手敏捷的杭州民企尝到甜头。西子奥的斯在上海世博会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工程和11号线竞标中,拿下了两线地铁总计193台扶梯的大单。据悉,此次中标是继北京地铁5号线、10号线奥运支线工程之后,西子奥的斯与城市地铁项目再度结缘。
而宁波的贝发集团是上海世博会的首批制造商。他们生产着20款以吉祥物“海宝”为原型的“海宝系列”纪念笔。而宋茗牌安吉白茶则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官方指定礼品茶。届时200多个国家的代表都将品尝到安吉白茶。来源:今日早报 □本报记者 吴杨
2009年0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