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从经济危机看企业转型

  一、挑战中的机遇

  经济危机肆虐全球,全球企业连锁式的陷入泥沼。在赛跑的大环境里,似乎所有人都要回到起点,完成这个循环。

  经济危机的到来,让企业看到自身无法克服的桎梏。但经济危机下,靠技术支撑自己的企业挺过来了。

  对于已经站在队伍前排的企业,经济危机无疑使其元气大伤,对于中小企业,或是正在发展中的企业,打击似乎就是毁灭性的。但与此同时,如果能够抓住机会,储备技术力量,伺机转型的企业又何尝不是得到一个重新站队为自己赢得前排位置的机会呢?

  经济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

  二、技术引领市场

  继而的问题是什么是企业转型?技术创新在企业转型中起到什么作用?

  在企业发展的进程里,人的效益,资本效益,技术效益,市场效益是决定企业发展程度的关键。其中技术效益应该站在核心地位。

  首先,技术效益往往指生产型的企业环境中,技术研发的力量、水平、技术成果以及三者的结合所生产的产品或者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他推动资本效益的最大化,拉动人才的整合,并以幕后导演的身份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地位。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技术效益往往等值于市场效益。企业转型就是要让企业转移到以技术为核心,用技术引领企业市场的轨道上。

  那么企业转型又与技术有什么关系呢?换句话说,技术力量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企业转型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从一个行业跨度到另一个行业,或者企业合并与分离等等,并不是说这些形式不可行,但至少他们不会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在下一个经济周期中,企业依然要面临相同的问题。但技术转型不同,企业技术从没有到有,从有到变,从变到精才是企业真正站稳脚跟的根本,才会真正让企业在每一个经济周期中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由此可以总结,企业的转型,其实就是技术的再提升,至于提升的空间有多大,专利有多精,就要看企业自身的技术素养有多高,说白了,就是看企业对于专利技术的重视程度

  和理解程度有多深。但是技术提升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企业下一个经济周期的排名。

  三、做下一个经济周期的领航人

  企业资本紧缩,不敢再投入,这可以理解,一方面能力上已经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即便再投资,最好的投资方向也是企业要认真考虑的重点。为什么鼓励企业在这个经济寒冬把技术投资作为重点,就是考虑到,专利技术的价值空间以及专利技术带来的效益有效期。拿华为举例,经济危机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华为不但没有缩减知识产权投资,反而加大了投资,他们就是在储备技术力量,稳定自己的市场地位,表面上,企业资金又在减少,没有很快见到收益,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企业从技术上获得的经济效益是远远大于投入的,而在转型时期的适当投人有必然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脚步以及下一个经济周期中的市场地位。

    “去年12月初,第二届中国专利周闭幕。短短五天的时间,全国范围内共成交项目178项,成交金额人民币54.8亿元,美元1200万。另有300项技术达成意向,意向成交额5.1亿元。如此高额的成交量也表明,尽管面临经济危机,但高技术含量的优质专利,依然有着巨大的市场。这对于急需新途径“过冬”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在外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企业依然可以凭借专利授权、转让、合作等手段来赚取利润。当然,其前提是该专利本身一定要具有较高的价值才行”。

  那么,企业应如何提升自身专利的价值呢?说白了,就是要将专利做精。企业有专利是必须的,但是只是简单的拥有几个专利也只不过是保证了企业拿到一块护心镜,保证自己能够健康的向前发展,但发展的程度,对于竞争对手的限制程度,就要取决于专利的质量了以及用量宋体现的专利的保护范围了。

  专利的质量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稳定程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我们考虑自有专利的撰写角度,从哪个方向上可以让自己的权力最大化,并能够限制竞争对手对市场的影响,从什么角度撰写可以规避竞争对手的技术陷阱,从哪一方面可以弥补市场现有技术的缺陷,让企业自己的专利更为稳固,从而保证企业产品在市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领先地位。

  专利的数量决定企业在市场中发展的宽度。核心技术需要外围技术的护航。专利技术点的细化,细化的数量,外围技术的梳理,保证了企业专利系统化的发展,更为企业核心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外围保护。

  综上,企业要在这个经济寒冬求得稳定的发展,并在下一个经济周期中排到市场的前列,技术储备是当前最为可行的投资,而这个投资正是这个挑战中赢得机遇最有利的武器。来源:中轻联会员通讯2009年第6期


2009年0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