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变形金刚2》零点首映时,不少“钢丝”从上午就开始排队,只为买到一个带有编号的限量版“擎天柱”。《变形金刚2》上映10余天来,不仅横扫全球票房,其衍生玩具产品也赚了个盆满钵满。业内人士甚至预测,如果《变形金刚2》在中国的票房达到5亿元,衍生品销售能达到1亿元。
眼瞅着“变形金刚”变成了“吸金金刚”,我们不由得思考:中国的电影衍生品又在哪里?一部票房超过了2.6亿元的贺岁大片《集结号》,其衍生品的收益还没有过千万,而这已经是中国电影的成功尝试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从事电影衍生品研发销售的人不得不感叹:现在做国内电影衍生品销售就是玩玩而已,如果想拿它挣钱就没得玩了,我们的电影衍生品如果想像发行那样,一个项目挣几千万、几百万还是一个梦呢。
在本期的创意经理人俱乐部中,电影制片方、发行方、院线老板、衍生品研发者齐聚,就中国电影衍生品如何发展展开了一场思想的交锋。我们承认,中国电影衍生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在要解决的是,怎样才能让发展的步子向前迈得更大一些?
一个从业者的困惑
20年前曾满街都是“综艺大观T恤”
徐翀是一个已经在电影营销领域摸爬滚打了10年的“老江湖”了。在工作中他发现,美国拍一部电影花1亿美元,可能能收回3亿美元的票房,但票房收入还占不到整个电影收入的30%,还有将近10亿美元的收入是来自于电影衍生品。但是在中国,电影的收益几乎全部靠票房,只要票房不行就全赔了。而这,也正是中国电影风险大的原因。
徐翀说,看到国外的电影衍生品这么成功,以电影元素开发的游戏、书籍、玩具,甚至主题公园都有极大的市场效益,我们也尝试着模仿来做。“但在实际中,我们照着外国做的效果却都不很理想。是不是我们的土壤还不够肥沃去滋养衍生品的发展?”
让他记忆犹新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为“综艺大观”的综艺类节目,当时,大街上有很多人穿着印有“综艺大观”字样和标志的T恤。在他看来,能得到一件那样的T恤,在当时是让人很自豪的一件事,而一件8块钱的价格也并不便宜。
但是如今,国产影片的衍生品不论在种类、设计和质量上都已经比当年的“综艺大观T恤”好很多,却没有那么多人穿着新T恤在大街上转。“现在印有电影LOGO的T恤大多只被电影公司当做赠品,或是工作人员外出的统一服装,成为电影推广宣传的渠道。”徐翀有些困惑,在十几年前都可以做的事,现在为什么做不起来了呢?
以2007年贺岁大片《集结号》为例,这部票房高达2.6亿元的影片在热映的同时,也找专业公司做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衍生品,衍生品类型包括DVD、同名图书、手表、打火机、服装等。影片导演冯小刚还跑了全国十几个城市为图书进行签售,签售效果也是不错,但这些还是影片的辅助宣传,对于整部影片的收益作用并不大。
《集结号》衍生品运作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一款带小号图案的打火机仍有人购买,其他产品已销售很少。“《集结号》衍生品的销售没有过千万,它不完全是一个成功电影衍生品销售案例,更主要的是一种探索。”
国内衍生品免费授权仍少人问津
“喜羊羊”成功只是个案
授权是一种电影营销方式,衍生品的授权是指电影出品方允许企业运用电影人物形象、场景等各种元素,制作玩具、游戏、光盘等相关产品进行商业活动,而企业进行生产的前提是支付一定的版权费。
其欣然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海锋坦言,在中国市场的衍生品授权很不好做。国内代理华纳、派拉蒙的公司都尝试先让企业生产一部分产品,若市场销售情况好再授权的运作模式。“现在的情况是,《变形金刚》等好的产品大家都抢着要,肯定是先授权,而国内的公司都是送,即便送都很少有人来做。虽然授权是免费的,但衍生品生产也需要有资金投入。”
另外,国内电影很多只有发行权,没有原授权,因此不具备开发衍生品的条件;或者是有授权,但没有开发衍生品的意识,这样也不会有衍生品出来;同时,由于国内缺乏专业授权公司,也没有行业规范,所以,衍生品做不起来。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票房和衍生品的开发虽然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喜羊羊”的成功只是个案。
电影版“喜羊羊”上映期间,部分影院采取购买电影票赠送铅笔等电影衍生品的销售手段,这些衍生品只有电影院才有,无法从别处买到。“当时不少孩子因为看到幼儿园别的小朋友拿着‘喜羊羊’的铅笔也想要。”周海锋说,家长们到处寻找买票赠铅笔的电影院,为了得到仅值几毛钱的铅笔,不惜花费上百元买票带孩子去看电影。
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喜羊羊、灰太狼的身影,音像、图书、毛绒公仔、文具、服装、日用品,甚至包括QQ表情、MSN表情、屏保、信用卡等。周海锋见证了“喜羊羊”产品在电影院热销的场景。他表示,“喜羊羊”相关产品的授权是临近春节才做的,当时全市有10几家电影院销售“喜羊羊”产品,也就是价格几十万的货,但到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就全部卖空了,孩子去了就是喜欢,要买。
与大部分国内电影不同,“喜羊羊”最初是从电视做起的。2005年8月,《喜羊羊与灰太狼》电视版动画片在全国几十个电视台陆续推出,创造了17.3%的最高收视率,成为各地电视台的动画片收视冠军。动画片中的角色也迅速风靡大江南北,赢得了众多儿童粉丝。在今年初“喜羊羊”电影版放映之前,500多集的电视版、图书、玩具等已经为其做足了3年多的“前期宣传”。
“喜羊羊之父”卢永强表示,今年衍生产品的销售产值会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可能达到几亿元,到时衍生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就会超过动画片播出收入本身。
“喜羊羊”的赚钱模式与《变形金刚》等国外大片颇有相似之处,最大的区别在于“喜羊羊”先有动画,再有电影和玩具等衍生品,而《变形金刚》则是先有玩具,再有动画和电影,不过它们的衍生品都带来了滚滚财源。
周海锋表示,目前全国约有200家影院可以销售《变形金刚》产品,一家影院已售出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产品。“如果《变形金刚2》在国内票房预测有5亿元,衍生品销售就能达到1亿元。现在孩之宝公司的库房都是空的,连《变形金刚1》的东西都拿出来卖了。”
在本土电影衍生品方面,他表示今年最看好的是将由光线影业发行的《铁臂阿童木》。
国内衍生品误区
不是贴上片名的东西就是衍生品
卢米埃影城董事长胡其鸣说,国内版权环境的劣势是衍生品发展的重大障碍。今年7月15日,《哈利·波特》第六部混血王子将登陆中国内地,消息人士透露,其版权方只肯把3种带有“哈利·波特”形象的床上用品授权给上海一家公司,更多的衍生品都与中国无缘。
“国内电影衍生品开发得不好,并不是因为没有人去做,相反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空白的区域,很多人挤着往里进,在做其中的东西。”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策划部张曙表示,现在人们有一种误区,认为拿一些批发市场上有的小商品,打上电影的LOGO、片名就算电影衍生品了,这肯定不是。
衍生品应该挖掘影片内在的东西,开发与影片相应年龄层次观众喜欢的东西。不是简单地打上片名,而要和影片紧密相连,与影片内在精神相扣。
北京电影制片厂项目经理蒋有智也认为,国内传统的电影衍生产品大都比较低端、初级,且太儿童化,大家玩几天就失去兴趣。低值衍生品虽然薄利多销,但热销期却很短。
除了一些电影相关小商品外,也曾有人设计生产了价值高达百万元的电影衍生品。作为电影《赤壁》的制片方和出品方,新影联院线副总高军表示,他们曾按照电影剧情设计打造了5款赤壁剑,其中最贵的一款价格到达100万元一把,最便宜的一款也要8000元一把,其他款式价格在一两万元。
“赤壁剑主打的就是高端市场,我们特地找了中国出好剑的浙江九泉的企业专门打造。”虽然高军没有透露因赤壁剑获得多少收益,但他表示就连百万元一把的剑也销售出不少。来源:北京商报
2009年07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