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感受颇深,不仅因为它是全国土改第一村、“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更因为它是哈尔滨市第一个乡镇企业村、全省第一个“亿元村”。
作为《暴风骤雨》的原型地,以及受小说、电影、电视剧的影响,昔日的“光腚屯”如今全国闻名。
周立波笔下的“光腚屯”
1946年的秋天,周立波来到黑龙江珠河县(今尚志市)元茂屯。他是元宝镇土改运动的领导者,为帮助广大农民翻身,在元宝镇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暴风骤雨般的土改运动。闲暇之余,他记录下一幕幕斗争情景,这为鸿篇巨著《暴风骤雨》积累了丰富素材。
1947年,周立波开始着手写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几乎在元宝镇都能找到原型。《暴风骤雨》写的是黑龙江农民,用的也是黑龙江农民的方言土语,深刻地反映了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领导黑龙江人民进行土改斗争的宏伟场面。
叫响“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
《暴风骤雨》不仅给元宝村带来了无限商机,而且带来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元宝村土改文化资源是元宝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他们充分挖掘它的旅游潜能,构筑红色之旅,叫响“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
为了纪念当年如火如荼的土改运动,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2003年9月,《暴风骤雨》纪念馆在元宝村开建,2005年被哈尔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哈尔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村又相继建设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林业生态植物园、元宝山公园、新村别墅区、村办企业区等六大景区,并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元宝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备受各级领导的关怀,并给予很高荣誉。199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来元宝村视察,语重心长地对村党支部书记张宝金说:“你不要停止脚步,争取更上一层楼”。
村办企业开到日本俄罗斯
1987年,元宝村集资建起了综合建材厂和塑料加工厂。1993年,该村投资110万元新上了一条铅笔板生产项目,又创办了元宝山铅笔板厂和铅笔厂。现在,元宝镇的铅笔生产量已占全国的20%,铅笔板产量占全国的60%,占据了全国铅笔生产的半壁江山,被誉为“中国铅笔之乡”。
2000年,该村积极探索原料生产加工与产品出口“两头在外”的生产方式,与俄罗斯达成在哈巴罗夫斯克附近的维亚泽姆斯基建立独资企业的协议,建立了黑龙江远东木制品有限公司。同年,又与日本达成联营开发环保型可降解餐具盒生产项目,组建了黑龙江元宝山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黑龙江省第一家村办股份制企业,总注册资金2000万元。目前,全村共有3家外向型企业,共利用外资1230万元,年出口创汇320万美元。
今天的元宝村,已发展各类企业28家,全村总资产2.8亿元,企业职工3500余人。
2009年0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