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不是一句口号,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如何在应对危机中求升级呢?
本报记者走访了浙江省宁波市、义乌市等地,以此为窗口,来观察企业转型升级的机会在哪里?困难在哪里?
——编 者
冬天里转型升级是否现实
有不少企业发出这样的声音,“保增长还来不及,讲转型升级是不是唱高调?”
对此,义乌市市委书记吴蔚荣有独到的见解:“抛开转型升级的保增长是片面的,转型升级才是应对各种危机的根本之道。”他在调研中发现:那些狠抓新产品开发、技术储备、管理创新、一心一意做实业的企业,在危机中反而保持稳定,甚至逆势而上。
在素有中国“文具之乡”、“模具之乡”之称的宁波市宁海县,县委书记王剑侯说,真正的危机还在企业内部,存活下来不等于可以放弃升级。
今年4月16日,三鼎控股集团上马了义乌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项目——12万吨差别化锦纶长丝项目,总投资26亿元。集团总裁助理刘忠土告诉记者,上马这个项目不是一时冲动。从市场来看,一些竞争力弱的企业纷纷倒闭,为我们腾出了市场份额;从宏观来看,中央推行的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为企业转型升级营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从成本上看,国际市场资源类商品价格的下降,预计节约成本2个亿。
转型升级是否有风险?“当然有!”宁波市模具协会会长鲍明飞说,“转型升级的风险关键在于过快还是过慢。升级的成功取决于人才是否能跟上、业务是否能跟上、企业家素质是否能跟上。”
转型升级有那么复杂吗
“转型升级没那么复杂、没那么神秘。义乌的转型升级,不是要抛弃小商品的传统产业优势,而是更多地立足于小商品的产业基础。”吴蔚荣说。
在宁波震裕模具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蒋震林表示,“通过投资1700万元技改,我们获得了比较优势,跟国内同行比,我们产品价格可高20%左右;跟国外同行比,技术差距不大,但是我们的价格只有他们的1/3—1/2。”
提升服务,走差异化路线是宁波港集团公司今年4月敢于向船商提价的“秘密武器”,集团副总裁蔡申康说,良好的服务就是危机“防护网”,要向技术和管理要效益。
不少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向上下游要效益。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义乌三鼎集团的部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厂家倒闭,在这个形势下,集团去年底开始斥巨资进入产业的上下游。
用现代化管理“抠”成本,宁波得力集团聘请专业的自动化设备改造团队,对公司的老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去年一年省下了1000多万元成本。
探索新的销售模式,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救生衣”。在义乌小商品城,记者发现,不少商铺都是实体店和网络虚拟店相结合。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表示,只有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优势,才能找到恰当的转型模式。
政府应扮演什么角色
一些地方政府热衷引进大企业、高科技企业,而对中小型企业兴趣不大。“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王剑侯说,就宁海而言,民营中小企业贡献税收七成以上,吸纳就业八成以上,是必须扶持的。
在浙江,温州鹿城的鞋、服装、眼镜、打火机,绍兴柯桥的轻纺,永康小五金,义乌小商品,慈溪小家电,宁海文具等等,呈现“块状经济”的特点,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中小企业集群,而且“两头在外”。这种模式释放的巨大能量,长期支撑浙江经济高速增长。但其抗风险能力弱也显而易见。
在民营企业主看来,出口退税、商检、税收、信贷、劳动力政策、加工贸易政策、汇率等等,能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因此,浙江省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支持企业将加工型为主的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拓展;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我们不再盯牢GDP,而更加关注如何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王剑侯说,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政府要做好“杠杆”,打造良好平台,引导企业抱团发展,降低企业信贷成本。在义乌,今年将新增面向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150亿元,还设立了5亿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
追求自然转型(记者手记)
姜 赟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转型升级很重要,不管是企业还是地方,上下都在喊。但是,转型转向哪儿,升级升到何处,有人迷惑,有人清醒。
在调研过程中,记者有一个感受,即转型升级不容易,但是转型升级又不神秘、也不复杂。当前,见诸各种报端的往往都是那些偏重技术升级的转型成功案例,致使有些人一谈转型升级就以为是做重工业、做芯片、搞高科技,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其实,转型升级不是要立马强行“脱胎换骨”,而是追求“脱胎换骨”的自然过程。一家模具企业的老总介绍说,起初他们是做加工的,属于劳动密集型,后来接的订单多了,人工效率太低,就搞机械化了,接着规模扩大后,管理跟不上了,不得不走信息化,很自然走上了转型之路。
然而,有些企业作主业不专注,投资不理性,今天做衬衣、明天做房产;今天做实业、明天搞资本运作,虽然这也是一种转型升级,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实现的。如若“把舵”不好,很容易在市场中“触礁沉底”。事实上,失败的案例也很多。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转型升级需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同时,需要掌握转型升级的节奏,过快过慢都容易导致风险加大。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9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