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82岁“中华”铅笔:写下民族自信和航天梦想

 李永生 摄制

 

“上学时,中华是一支细细的铅笔,我在这头,考卷在那头。”墨绿色的中华101绘图铅笔、带橡皮头的6151红黑抽条铅笔……一支支彩色的中华牌铅笔成为了许多人的“人生第一笔”。

创立于1935年的中华铅笔,从零起步,打破了当年欧美铅笔独霸中国市场的局面,一步步踏实稳健地赶超欧美,力争将一支小小铅笔的每一个流程都做到极致。如今,中铅公司的铅笔一年产销量最高可达22亿支,销售收入超过4.5亿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制笔王”,并将“中华”的名字带到了海外。

在欧美铅笔围困中诞生的“中华”,用细细的铅笔绘就了一幅民族轻工业自强不息、传承创新的时代画卷。

 

 

图说:中华铅笔。刘歆 摄

 

敢为人先 突破欧美铅笔重围

1933年,心怀实业救国热情的吴羹梅从日本留学归来,在一次演讲中他说,铅笔在各种文具品中占重要地位,与小学生关系又密切,但“查海关贸易报告,去年(1932)铅笔输入我国者,达150万金单位之巨,区区铅笔一物,每年亦竟耗我国人之财富达数百万元之巨”。

认识到中国必须自己发展铅笔制造业的吴羹梅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历经艰难,筹措了5万元,于1935年在上海斜徐路创建了中国第一家能够自己制造铅芯、铅笔板、笔杆及外观加工的全能铅笔制造厂。

然而,当时德、美、日的铅笔几乎霸占了整个中国铅笔市场,本地铅笔质量差、产量低,难以与之抗衡。但天赐良机,当时正值抗日爱国运动的兴起,吴羹梅抓住机会,在每一支笔上,都印刷了上海教育局局长潘公展书写的“中国人用中国铅笔”,随即得到了国人的大力支持。中华牌铅笔终于成功站稳脚步,并打入了永安、先施、新新、大新上海著名四大百货公司的文具柜台。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工厂在炮火的冲击下只得停工,后又辗转武汉、宜昌、重庆三地。然而,在八年抗战中,中铅公司并未停下脚步,生产的铅笔行销各地,缓解了文化书写用品短缺之急。

解放后,因新中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用来绘制工程设计图的铅笔,而此时美国“维纳斯”、德国“施德楼”等外国铅笔仍然是中国铅笔市场的主流,在被欧美铅笔围困的情况下,中铅人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在1954年制成了知晓度极高的“中华101绘图铅笔”,名字中的“101”则是向国庆献礼。随后,101绘图铅笔凭借着过硬的质量获得了国家质量银质奖、轻工部优质产品等称号。欧美国家进口的绘图铅笔逐渐从中国市场上消失。

1976年,中华牌101绘图铅笔的2H、HB两个型号经鉴定证实,各项指标已经赶上了美国“维纳斯”。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铅成为了改革开放后,全国铅笔行业中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铅笔制造厂。”中国第一铅笔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忠说。

1992年的元宵节,邓小平同志来到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百货商店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在逛文具柜台时,经柜台服务员介绍,他给自己的孙子孙女买了四盒铅笔和四块橡皮,而这四盒铅笔——就是中华牌铅笔。

 

 

图说:中华铅笔生产线。刘歆 摄

 

远销海外 积极应对国际竞争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铅公司每年的生产利润达到了1200万元,取得的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是12年生产利润的止步不前,让中铅渐渐感觉企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冲破瓶颈,也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来发展创新,1992年公司选择了上市这条道路,中铅成为了全国铅笔行业“第一个吃螃蟹”实行股份制改革的企业。

随着企业资金问题的解决,中华铅笔大力发展自身品牌,也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敲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每年约有一半的产品远销国外。但就在此时,中华铅笔又遇到了一个棘手且陌生的问题——1993年,美国制笔协会连同铅笔厂商起诉中国铅笔倾销。

王永忠说,中铅公司首先研究了他们的“游戏规则”,如果不应对,就需要按照美方当时的要求,对中国铅笔征收高达107%的反倾销税。在面对“反倾销”这堵高墙时,中铅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积极“应战”,参考其他国家在反倾销诉讼中的经验教训,主动参与反倾销调查,并聘请了美国当地熟悉此类诉讼的律师。正是由于中华铅笔主动应诉,使得如今中铅被征收的税率甚至不到2%。

“十几年的反倾销应诉也让中铅深刻意识到,在国际竞争中遇到问题要主动应对,并且倒逼企业加强管理、减少消耗、提高效率,来规避国际在反倾销方面对企业的一些误判。”

除了在国外打了一场漂亮的仗外,中华铅笔也及时根据市场整体环境,调整了国内的经营布局,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把铅笔生产从上海本地的高商务成本区域向外转移。中铅公司将高档加工、营销、研发、管理等核心部门留在上海,而将其余的生产、初加工转移到周边地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两头在沪、中间在外”的战略转移为中华铅笔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贯彻了中华铅笔“上海制造”的理念。

 

 

图说:中华铅笔笔芯生产线。刘歆 摄

 

严控质量 40余道工序一丝不苟

细细的一支铅笔,乍看之下,朴实无华、结构简单,可在记者参观完车间后,却对这支小东西 “刮目相看”。打棒、压芯、切芯、烘芯、烧芯、制杆、油漆……有谁能想到,从调和制作铅芯所使用的石墨和黏土的配比,到最终成品的包装,一支看似普通的铅笔,竟然需要经历40余道工序。

一走进烧芯车间,就明显能感觉到室内温度比室外高了不少。车间的周师傅向记者介绍,烧芯这一环节是通过高温使笔芯达到所需硬度,烧制温度约为800℃,但也会根据不同浓度、硬度的笔芯进行调整。“中铅现在的烧芯车间使用铅芯隧道窑代替传统设备,可以自动控温、保持恒温,不仅提升了铅芯烧结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也节约了人力成本。而且我们在每一环节都会对上一道工序进行检验,以此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周师傅不无自信地说。

铅笔的物理指标有五项,分别是滑度、浓度、硬度、磨耗和芯尖受力。很多企业只选择检测其中几项,而中华铅笔不仅选择了在出厂前对每一支笔进行全面“体检”,甚至还给自己又多加了一条指标——绕曲强度。正是这种从原材料到成品出厂过程中的环环检测、对质量的严格把控,保障了中华铅笔始终不变的高质量,而这也正是消费者对中华铅笔信任的来源。

80后的金小姐是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妈妈,“儿子一年级的时候,说学校要用铅笔,我给他买的就是中华101铅笔。还记得小时候考试考得好,爸爸晚上就会坐在沙发上,帮我把铅笔盒里的两支中华牌铅笔削得尖尖的,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挺幸福的,这都是童年的回忆。”

 

 

图说:神七航天员使用的特种铅笔“中华神七太空笔”,以及中华铅笔世博会特许款。刘歆 摄

 

创新发展 太空铅笔弥补空白

随着活动铅笔的普及,使用木质铅笔的人逐渐减少,这无疑给中铅公司这家传统的木质铅笔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在保证质量、传承品牌的同时创新发展,成了中华铅笔的面临的新挑战。

公司展示厅内,各色铅笔从上到下布满了展示架。今天,中华铅笔所制作的书写类、绘画类、工程类、特种类铅笔已超过350种,除了常见的绘图铅笔外,还有木工笔、裁缝笔,用于检测的特种笔等。中华铅笔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打造细分市场,不断拓宽“铅笔”这一概念,以创造力带动企业的发展。

中华铅笔也在功能、外观上进行了更新。例如,专门为学写字的儿童设计了正姿铅笔,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握笔习惯;与大热的游戏“植物大战僵尸”合作,精美的外观在展览会上吸引了一大波小朋友的驻足……

除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中华也将铅笔送上了太空。“当年‘神七’所用的舱外书写笔也正是我们生产的。”王永忠介绍,这支中华太空笔耗时两年完成,太空与地面环境的巨大差异无疑是这支笔的最大生产难点。宇航员带着手套,难以使力,所以铅芯的浓度要高,要一划就能上色,但浓度和硬度又是矛盾的,浓度越高就越容易折断,而太空笔又必须保证在火箭飞行途中铅芯不会断裂,所以对铅芯原料的配比、制作工艺的要求就更高。并且太空中的温差极大,必须保证铅笔的木杆不会因温度变化开裂。通过反复的试验和调整,这支笔终于成功上天。中华太空笔也以独特的科技含量填补了国内航天技术装备的空白。

 

 

刘歆 摄

 

资源稀缺 潜心钻研环保技术

铅笔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的就是资源稀缺。

因不易变形、切削性好、木质滑爽等优势,椴木一直都是制作铅笔杆的首选原料。然而,椴木生长周期较长、无法人工种植,并且随着过量采伐,资源日益稀缺,2015年大兴安岭林区就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

为了寻找椴木的替代品,中铅做了很多尝试,并最终选择了速生杨木。王永忠介绍,杨木是一种可循环的经济木材,五年左右即可成材,并且如果杨木放任不砍,树木自己也会出现空心化等问题。但杨木并不是椴木完美的替代品,杨木纤维过粗、容易塌陷,如果处理不好,笔杆在上海的黄梅雨季放一个礼拜就弯了,所以必须用安全的化学物质对其进行改性处理,并用石蜡进行填充。中华铅笔研究应用的“杨木代替椴木”技术,将大大减少对天然林的砍伐,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谓是一举两得。

如何能够更环保、科学地生产铅笔,是中铅不断研究的课题。成功研制出代表行业领先水平的“以屑代煤”技术,利用铅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屑代替原煤作为燃料,一年可节约2500余吨煤炭;自主研发了“高固体环保型铅笔表面修补漆”,解决了因木杆表面易伤缺而产生大量残次品的问题,每年能“救活”1亿多支笔;制笔工厂用水进行水循环,其中的沉淀物则成为了木工铅笔的原料……正是万众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使得这家中华老字号一直屹立不倒、生机勃发。

“传承也好,发展也好,关键是要有人去做。中华铅笔以为中国人提供更好的国货、打破欧美铅笔独占市场的局面为荣,而‘从零起步,敢创第一’的中铅精神与坚持质量优先的工匠精神也将继续一代代传承下去。”王永忠说。


2017年06月19日